“我们的每一个地方干部,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但要让他们人尽其才,还应才尽其用。”
“人尽其才,就是要把他们放到能发挥他们特长的地方。”
“人需要适应环境,环境也要适应人。适应这个环境,他的特长就能发挥的更好。”
“如果不能适应环境,他的特长就发挥不好,甚至发挥不出来。这就需要给他一个环境适应的地方,这就是环境适应人。”
“再说张翼,他当地方官二十多年了。从江阳县长转任涪陵县长;又先后任梓潼市长、广汉市长、成都市长,一直口杯不错,成绩也不错。”
“可他到南中只干了二年,就落了个执法偏执,不得当地人欢心的评语。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说张翼不适合当地方官吗?你能说张翼执法严厉不对吗?都不是!”
“这是张翼当地方官的环境差异,造成了他管理业绩的大落差。这就是我们给他工作环境安排的失误。”
“这二十多年来,他都是在成都周围一带工作。环境适应他,他也适应环境。可偏偏让他到他不适合的环境去上任,一是浪费人才,二是耽误人才的进步,三还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马忠自从随丞相平定南中叛乱后,上任牂柯市长,一干五年,恩威并施。管理上游刃有余,在南中口杯不错,让马忠去南中任职,不更好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工作方法,张翼执法严厉,这没错。但不善于和少数民族打交道,这就是个短处。马忠手段灵活,打一棍子给颗甜枣吃,当地人就吃这一套。”
“马忠在牂柯干的很好,在丞相府也干的很好。张翼在南中不适应,他在蜀中这二十多年不是干的也很好吗。这就是环境适合这个人。”
“让马忠返回南中任职,张翼回蜀中任职,他们俩人都能尽大的发挥特长,也成全了两位人才,这就是才尽其用。”
刘禅的一席,让蒋琓佩服的五体投地。
是啊!往往很简单的问题,就因为片面去看待他,才容易忽视了细节。
有些事情,这样处理没错,那样处理会更好。为什么不去选择更好的呢!
后来,张翼和马忠的表现,都证实了刘禅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八
在南中的张翼,已经接到了朝廷的调令,但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还在继续的忙碌着。
他的部下都劝他,说:“既然上边来了调令,这里的事你就不用管啦!该准备准备返回成都接受新任务吧!”
张翼听后,十分认真的说:“不能这样。我是因为蛮夷起兵骚乱,不称职才被征召回京城的。”
“接替我的人还没有到达,而我正身临战场,怎么可以因为被免除了官职,就撤手不管呢?”
张翼还是一如既往,毫不松懈的继续率兵追剿着叛匪,直到接任的马忠来到了南中,和马忠交接完毕,张翼才离开南中。
马忠到了南中后,依靠张翼打下的基础,在张嶷的协助下,正像刘禅判断的一样,并没费多大的周折,就斩了刘胄的首级,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南中地区的治安。
九
南中战区的司令部,在第一任战区司令邓方时期,原来是设在南昌县(现在的云南镇雄县)。
后来出现了南中叛乱,第二任战区司令李恢把司令部搬到了贵州的毕节。
平定了刘胄叛乱后,马忠认为南中战区司令设在贵州毕节,位置偏于东北,不利于对整个地区的控制。他向中央打了个报告,把司令部搬到了味县(现在有昆明曲靖)。
这里地处中间位置,提高了对南中地区的震慑,对加强南中地区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中地区再次出现了治安稳定的局面。为此,刘禅下达了晋级令,晋封马忠为博阳亭侯。
张嶷协助平叛有功,任命为越巂市长,军衔中校晋升为少将。
十
转眼之间,诸葛亮在汉中讲武练兵,军屯备战已经两年有余了。
通过修建水利、开荒种田、修复栈道、习兵练武、充实装备。让汉中的军队人强马壮,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士气高涨。
浦元也大展身手,带领一千多工匠,日夜挥汗如雨的加班加点,终于按诸葛亮的要求,造出了两千辆“流马”运粮车和三千口神刀。
这些神刀也确实注入了浦元全身的解数。
每一口神刀,都是经过了八九七十二次反复的锤炼,刚而不脆,锋而不崩,浦元还自豪地在每一口大刀上打上了“七十二炼”的钢印。
诸葛亮把这些神刀配备到孟琰的虎步军的士兵手中,让这支军队如虎添翼。
这时,诸葛亮的心中又策划了一个大的动作。
他要做足工课,与司马懿来一场持久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