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名振和黄安对苏言的这个部署没有其他意见,两人接令后,黄安便告辞离去,张名振没有一同退下,他看着苏言,面露几分犹豫,似乎是在纠结着什么。
苏言见状,主动问道:“候服,发生什么事了吗?”
见苏言主动询问了,张名振一咬牙,问道:“督师,眼下南京光复,朝廷远在云贵而无法兼顾江南,督师为何不迎鲁王殿下至南京,暂摄国政?日后若是朝廷东迁,鲁王殿下自然会辞去监国,还政陛下。”
苏言听了,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深深地看着张名振,让后者感觉他的目光好似能将自己吞噬一般,苏言说道:“候服,天无二日这个道理你应该不会不懂,陛下为大明正统已是毋庸置疑,大明已经再也承受不起一次内斗了,先前唐鲁争立,朝廷内斗以至于北虏趁虚而入连下闽浙二省,俘杀思文皇帝(隆武),此教训还不够痛彻吗?
若是你真心为国为民,忠于朝廷社稷,就请劝谏鲁王,让其自去监国名号,所部重归朝廷制下,而不是在北虏暂败之时还意图争权夺利。”
苏言的话说的很不客气,以至于张名振听得面色一时红一时白,半晌,他才幽幽道:“督师所言甚是,令人振聋发聩,名振……名振记下了。”
“候服。”见张名振如此,苏言的语气变得温和了许多,他继续道:“候服,鲁王于你有赏识提携之恩,从游击之职升为如今的定西侯,你对鲁王殿下的感激忠诚我都能够理解,只是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个人情感只能暂时放下,我希望你能够好好想想。”
张名振低垂着头,听着苏言的谆谆教诲,脸上满是羞愧之色,他沉默了半晌,才抬起头来,拱手行礼,道:“督师,名振记下了,请允名振回舟山一趟,当面劝谏鲁王殿下自去监国之位。”
苏言点了点头,答应了张名振的请求,不过考虑到鲁王朝廷内部也并不是一条心的,苏言还是让张名振带兵返回舟山,这样一位临死前都还牢记抗清大业的民族英雄,苏言不希望他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张名振虽然不明白苏言让他带兵回去的目的,但出于对苏言的信任,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当天晚上,苏言连夜让中书舍人管嗣裘写下了一篇交予永历皇帝的奏折和捷报,捷报内一一细数了参与攻城中的众位将领的战功,那些投降的清军将领也没有漏掉,苏言就是准备以此笼络人心,让那些投降将领对他心生感激,进而更加忠诚于他。
写完奏折后,苏言让王元用从锦衣卫中挑了几名机灵点的人,让他们带上奏折、捷报和一封苏言亲笔的密信,以及用来上下打点的银两,乘坐船只从海路前往云贵。
之所以要准备上下打点的银两,就是要让永历身边的大臣们帮忙说点好话,让永历那老小子授予苏言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的权力,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
当然,画大饼也是必不可少的,苏言亲笔写下的密信里就向永历画了一番大饼,先是言词诚恳的表示自己对皇帝是多么的忠诚,对不尊朝廷的孙可望有多么的仇视,随后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全力将皇帝救出来,还于旧都,只是他的实力和兵员相较于孙可望还是太弱了,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够授予他上面的那些权力,让苏言在东南迅速积攒起实力,然后就能挥师西进勤王了。
哦对了,为了让永历更加相信,苏言也不忘让管嗣裘也写一封奏折,告诉永历苏言和孙可望相比有多么多么的好,这几个大棒一起挥下来,不怕永历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