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一间院线。
次周,四间院线,兰川两家,高潭两家。
三周,四间院线,依旧是兰川和高潭各两家。
屈雨时并没有被人气泡沫蒙蔽眼睛,他清楚地明白:
表面看起来,“游客”在社交网络的热度居高不下,呼唤电影快速进入自己城市的院线上映的呼喊声居高不下。
但其实这些呼喊全部都是凑热闹的吃瓜群众,他们都不是“游客”的目标群众,其中愿意掏钱买票进入电影院的观众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即使真的进入电影院了,他们也大概率不会喜欢,甚至会破口大骂。
对于“游客”的口碑来说,这些负面评论的声音,是全球范围内扩映的最大阻碍。
屈雨时没有被社交网络的浪潮冲昏头脑,整个点映和扩映的策略都非常清晰:
以大城市中产阶级、文艺青年、资深影迷作为目标,一步一步点映,尽可能地让好评慢慢聚集起来。
并不是说这些观众就不会批评讨厌“游客”了,而是一个比例和概率的问题,这些目标群众喜欢“游客”的可能性更高、给出好评的可能性更高,如同文火慢炖一般,让好评在空中继续飞一会,形成一个共识——
那就是,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电影公映前,好评吸引的是期待值,节节攀升的期待值可能更加难以满足,反而导致电影上映之后的口碑崩盘。
在电影点映后,好评制造的是权威性,十个人一百个人都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潜移默化地,大家都会这样认为,当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都这样说的时候,观众可能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就已经对电影有潜在好感了。
屈雨时正在酝酿的,就是这种势头。
七周。
蓝鲸影业在小范围点映的周期,足足拉了七周,以一线城市为主,一步一步地增加放映院线数量,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长度里,“游客”也只是在全球范围内一百三十三间院线可以看到,扩映脚步非常稳健。
一直到第八周,“游客”才迈出了第一个大跨步,上映院线数量达到五百七十多间;随后第九周又进一步大跨步,放映院线数量直接突破一千,来到一千三百多间,展现出蓝鲸影业对电影票房的信心。
随后,电影在上映第十四周的时候,上映院线数量达到峰值,在足足一千七百七十九间院线展开放映,在峰值维持了两周之后,场馆数量又开始一步一步减少,这也使得电影的上映周期贯穿整个颁奖季——
始终活跃。
事实,也证明了蓝鲸影业放映策略的高明和出色;同时,整整二十三周的放映周期,也证明了观众对电影的支持。
如果票房数据糟糕的话,院线不会同意一直放映的,哪怕发行公司倒贴钱,他们也不愿意浪费场馆。
放映周期的数据本身,就已经证明了票房的优秀,早早就可以预见,陆潜的不败神话依旧延续了下来。
问题就在于,“游客”的票房具体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