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追根溯源还是仰赖了当年的登月项目。
因此可以看到,在天下所有的史料中,但凡是有一定责任心的政权,基本都会展开各种各样的奇观项目,第一时间可能没用,但长远之后却往往衍生出其他的巨大价值。
这内燃机项目……
在李盛目前的设想中,其实也差不多。
内燃机要搞出来,那配套的工业,前置的科技点可不是一个两个。
要研发出来,耗费的时间经费不知凡几。
不过在那之前……
咱短时间搞不出内燃机,可整点原始版本的,比如蒸汽列车,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当然,李盛知道这蒸汽列车也不好搞。
因为之前……
到灵州那段时间,李盛知道西北这地方要安稳,就必须将其纳入整个神州的经济秩序,而这个目的之下,良好的交通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从那时开始,李盛就知道这大唐早晚也是离不开蒸汽列车的。
没有火车的交通是卵毛的交通啊,那自然是得安排上。
不过也是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尝试,李盛才终于弄出了船用的粗笨型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实际上就是李盛前世所了解的原始型斯特林蒸汽机。
这玩意的结构极为基础,实际上就是一根钢铁或者黄铜材质的金属试管,将其架起来烧而已。
试管中为水,烧水则产生蒸汽。
试管口就是活塞——这正是“活塞”这个称谓的最初来源——而活塞的另一头连接的则是飞轮和传动轴,也即是作为一台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
整个斯特林发动机,又由试管内的蒸汽推动活塞,并且间接的推动飞轮转动,来牵引传动轴转动,并最终由这根传动轴带动外面的轮胎,或者车床,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这个斯特林发动机的结构说起来简单,看示意图也很简单。
但这段时日李盛的研发,一路还真的遇到了不少困境——
话又说回来,如果真就像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用李盛来搞,就魏紫钰这帮教授也弄出来了。
不过好在这几个月过去,李盛终于也算搞定。
其中的关键技术细节,主要还是一个密封件的问题。
如果活塞和试管的关联不够紧密,蒸汽直接跑出去推动空气了,那还推个毛的活塞啊。
这个小细节说起来简单,但在李盛所学过的工业史当中,却是困扰了整个西方工业社会,在漫长时间里耗费了无数理工大佬无数脑细胞的技术难关。
不过既然李盛看过答案还当成知识点,那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经典的解决方案,是在发现新大陆的许多年之后,在南美找到了一种叫做橡胶的东西。经过许多个阶段的开发之后,蒸汽机也好,其他的机械也好,才终于有了可靠好用的密封件。
至于在后世,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一碗石油端上来,想要多高品质的合成材料都给你整出来。
现在没有后世那种发达的石化工业,也没有橡胶。不过李盛既然学过工业史,那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麻烦。
没记错的话,我军当年是使用了皮革来做代替,具体是哪一种皮革,李盛在灵州尝试了许多种皮革,最终确定了一种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