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他们的选择,唯有两个。
一乃是向死而生,趁着蜀军攻破夏侯儒营寨后的师老兵疲,他们弃辎重急行军归战,一举冲破蜀军的遏道入旱平川,取道鹯阴城塞东侧的水泉沙河归去贺兰山休整、等候司马懿得悉消息后作决策。
这个选择机遇与风险并重。
机遇,自然是以夏侯儒部兵马众多,推断出魏延部即使胜了亦会丧损不少士卒,无有余力迎战他们的突袭。若运气好些,他们说不定能一战而克,不仅为夏侯儒报仇且还可以趁势再次围困鹯阴城塞,保障此战役的先机不失。
而风险,则是他们有全军覆没之忧!
汉魏相争以来,不曾有过败绩的魏延,并非无能之辈。
必然能预料他们将返归来救援,提前做好迎战的准备,甚至还会将鹯阴城塞内的守军调出来设伏,将他们死死遏制在大河畔!
待马岱与郑璞部衔尾追击而来,将他们腹背夹击,悉数灭了!
而第二个选择则容易多了。
乃是不战而退,不做无谓之争。
夏侯儒部已然覆灭,蜀军亦会趁机给鹯阴城塞增兵与补充辎重粮秣。
先机已失、事实已然,他们再归去鏖战尚还有何意义?
如此,还不如保全实力为上,全军转道北上鸣沙山,戍守贺兰山以南的屯田地,把军情与局势传给司马懿定夺。
且以他们的兵力,北上是无需担忧马岱与郑璞部拦截的。
一来,依山势险要落营的郑璞部,斥候往来会被他们沿路拦截狙杀,待他得悉军情时,魏军已然绕过屈吴山脉了。
另一,则是他们骑兵众多。
虎豹骑与乌桓突骑皆以精锐著称,再加上赶来合兵的费曜部,即使马岱与郑璞部驱兵来追击,他们亦能且战且退,在魏延部从鹯阴赶来之前从容归去。
如前番军议同,郭淮将取舍与利弊皆一一道出后,便让众将率各抒己见。
不同的是,这次军议众将皆沉寂无言。
就连得悉族父身亡的夏侯献,都只是一味怒目圆睁。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答案。
他们已然做出选择了,只不过是不想宣之于口,不想给自己留下被追责论罪的口实罢了。
对此,郭淮了然于胸。
亦不再耽搁,以督将的身份下令全军转向北上鸣沙山。
关中,右扶风北原。
魏雍凉都督司马懿驻足渭水畔,眺望五丈原之上的汉军军营。
胡遵与郭淮的军报,几乎前后脚抵达。令他得悉了魏国的战略先机已然不存,亦让他心中对是否追击汉军举棋不定。
对!
刚斥候来报,声称蜀军在拔营。
应是蜀相诸葛亮得悉了鹯阴城塞已解围,故而将要罢兵归去汉中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