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识一转,前面出现一个巨大的屏幕,上面显示正在请求连接当中,这是试图向后端虚拟世界请求连接。
由于虚拟世界还没有构建起来,请求连接肯定不会成功,连续失败了三次之后,系统询问是否继续请求,叶子书直接点了否。
然后叶子书在原本空空如也的房间里面,按照他家的卧室,构建了很多东西,只是凭借想象构建起来的,和真实的世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哪怕是他记忆力再好,也无法记住所有的细节,在没有具象之前,是很难察觉到记忆当中细节上的缺失。
等到他按照自己的记忆重新布置了个人空间之后,就能明显发现,房间里面的陈设,和他的卧室还是有明显不同。
随后他寻找这些不同之处,慢慢用自己的记忆补充缺失的部分,忙碌了半个小时,终于将这些已发现的差异给补齐。
这也是人类记忆的缺点之一,那就是很难一次性想清楚,需要不断凭借一点点线索慢慢联想,才能将记忆慢慢补全。
前面说过想要将记忆保存下来,必须要完成记忆静默复制的技术难题,如果需要靠这种联想回忆才能复制,复制的记忆是不完整的。
当他出现在这小房间大小的空间里面,就知道这个虚拟头盔算是成功了,不然意识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里。
将虚拟头盔摘下,叶子书马上指挥自己的几个临时助手,帮忙将他的电脑进行改装,安装上量子通信芯片和信号转换器。
这些零部件是现成的,安装到他的电脑里面之后,他今后就不用再手动写这些技术资料了,直接靠大脑想象就可以。
花费一两个小时,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改装之后,他试了下效果,发现并不如意,原因就是自己的电脑根本就没法处理他想象出来的数据。
只要他脑子转得快一些,电脑就会宕机,说明他这台还算先进的笔记本电脑,根本就无法胜任终端计算任务。
没办法的他,决定给自己做一台量子笔记本电脑,于是就指挥临时科研助理,开始忙碌此事,至于其他科研人员,则是各自领了任务去忙碌去了。
量子笔记本总体上不算很难,量子芯片是现成的,只需要达到上千个量子比特就行,算力就足以吊打任何超级计算机了。
上千量子比特误差率也好处理,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误差校正系统,真正的难点其实是数据存储问题。
像他构建的虚拟世界,是不具备存储功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存储媒介能够存储如此海量的数据,连一个画面都存储不下来。
如果硬要做的话,以现有的技术,只能再构建一个虚拟世界,只是和第一个虚拟世界存在时间差,可以通过第二个虚拟世界来查看第一个虚拟世界发生的经过。
这就好比平行宇宙一样,他之所以穿越,他其实不认为自己还在原来的宇宙,可能是身处一模一样地平行宇宙而已。
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也许真有办法存储整个宇宙的运行数据,反正他本人是没有这个能力,至少他没找到解决办法。
不过具体到他的个人笔记本,就没有那么麻烦,也不需要存储量子信息,直接将量子信息实时转换为现在的数据存储就可以。
遥感卫星系统研发的时候,白虎科技公司就有超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也有超大数据输出输入技术。
只需要将他们这些技术运用到笔记本上就可以,他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才将此事搞定,更新换代之后,笔记本外壳虽然没有变,但是里面却已经是面目全非。
在量子芯片的加持之下,这台笔记本的算力比全世界所有计算机加在一起的算力还要高,达到了2的1000次方。
存储空间也达到了1EB级别,也就是1024X1024TB,存储空间既是硬盘也是内存,两者之前没有明显的界限。
当量子笔记本电脑完成之后,再戴上虚拟头盔,设置连接信息之后,直接就连接上了,只是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屏幕。
然后他乱想了一些东西,发现并没有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些没有逻辑的思维数据,被系统认为是无效数据,直接给舍弃了。
当他开始想一些完整的,具有一定逻辑关联性的东西时,屏幕上才会以文字或者是图画的形式显示出来。
看到这个,内心充满了激动,今后不用再手动敲打键盘了,只需要躺在家里,利用虚拟头盔将脑海中的技术资料直接给复制出来,效率起码是现在的上千倍。
当然,效率高低还得看他的思维是否快,如果想半天都出不来,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而且逻辑思维过于混乱,也会降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