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检验又让刘破奴认识到了一个真理,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些太天真了。
技术要求达不到,贸然的大范围去推广卡车来投入军用,短时间内当然能看到不错的效果。
但是时间长了以后,问题就会开始暴露出来了。
例如说新军需要大量的卡车,平均每十二人就需要配备一台卡车,原因当然是卡车自身的载重原因,按照单纯的行军来计算,一台卡车最大的物资装载量足够车上的人跑到西域,这是在专门配备燃料补给车的前提下。
从作战角度来考虑,在调配过物资的配比之后,也足够他们深入大漠跟匈奴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同时这也是机动性最强的部队,没有之一。
好处多到数都数不完,但缺点也同样很多,大量的军用卡车占据了大量的钢铁资源,这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大汉工业备受压力。
为了支持军队的建设,现在就连用于曲辕犁的钢铁都被缩减了一半,虽然效率上并没有降低多少,但是从长时间来看的话,耐用性肯定是不如之前的版本的。
而大量的建设军用卡车,也无限期的拖延了弄用拖拉机的建造计划,这也让大汉的半机械化耕种进城不得不延缓了下来。
同时被耽搁的还有国内的货物流动计划,按照原本的计划,拖拉机在农忙时节下地干活,其他时间都是要用来运输货物产生价值的。
放到军队以后虽然也能产生价值,但产生的价值却不一样。
一个是看不见的利益,需要朝廷持续投入的利益,另一个则是能够实打实看见的利益,能够支撑各项事物快速推进的利益。
而现在又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出现了,机械磨损太严重,使用频率方面就不做比较了,毕竟这玩意儿在哪都不会被闲着。
但是军队是需要朝廷持续投入的,日常的使用,维护,都是需要朝廷来出钱的,军队本身它并不产生经济利益,开疆扩土虽然也是利益,而且还是能够惠及千秋万古的利益,但是就当下而言,他就是个纯赔钱的货。
若是将其用于农业或者商业,那么他本身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足够支撑这种磨损带来的消耗的,虽然还是会挤占大量的资源,可是在经济的推动下,大家都乐于接受这种付出和回报。
而这一次的事情,不得不让刘破奴好好的考虑了一番,也不得不计划着将已经完成摩托化改造的新军,再退上一步,将其变为准半摩托化部队。
即军队中的卡车只用于后勤物资,伤兵转运,情报传输等用途,日常的行军,作战,都需要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
如此一来,军队中的卡车数量会减少八成以上,以现有的卡车数量,足以完成七八十万军队的改制。
如果不再大量制造新的卡车进入部队服役,将其改成只生产关键零部件用于保养维护,这个代价朝廷是能承受的起的,而空余下来的产能,也完全可以将其投入到民用方面,以此来带动经济和推动农业。
而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军队降速,之前研究出来的战略战术将会因为太过于先进而不得不暂时封存,所有新军都需要研究新的战术,适应新的环境。
最为重要的是,在野外野战的时候,部队将不再对敌军骑兵部队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类似于之前韩延年在赤谷城外以两万人防守十余万匈奴主力骑兵,自身伤亡不过百而歼灭敌军四万余人的战斗场面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没有人愿意从更先进的地方退回去,特别是在体验过他的爽快之后。
不过在这一仗打完之后,汉朝便可以短暂的停歇下来了,接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战争需要他们去打的了,天底下已经没有能让他们像重视匈奴一样的对手了。
降速,或许未必是什么坏事儿……
想到这里,刘破奴当即写下书信一封,在心中详细的阐明了自己看到的情况以及对接下来的安排想法,然后命人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将信送回长安!
折腾未必就是坏事儿,只要能够及时的认识到问题,并且做出改正,那整体而言就是好事儿一件。
刘破奴虽然是穿越来的,但穿越者也是会犯错的,刘破奴犯的不过是经验主义的错误罢了。
他只知道机械化部队很爽,战斗力很强悍,但却忽视了现在的真实水平,虽然强行搞了出来,但如果不想把大汉最后一点精力给消耗掉的话,他就必须要放弃自己心中的那些美好的想法,将事实朝着更贴近现实的方向去推动。
……
就在刘破奴因为这趟出行而感慨万千,并且对着未来的计划开始进行修修补补的时候。
在赤谷城西北方大约五百里左右的地方,迎来了她有史以来最为隆重的一天,迎来了她最为重要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