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买的东西超过两枚中钱,就可以下单让外送员配送。
就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买米买菜,这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每天都有人下单。
而这些东西利润比较低,也不可能给配送费,所以许仙又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通过商谈降低菜价,也就是说以后只要拿着外送服务点的下单信物去买菜就可以用低一成的价格买到米、菜。
这种模式运行起来很顺利,大家都很自然的接受了。
而配送服务员则是全面开放,大家可以兼职,也可以全职。
应聘者除了要提供身份信息外,还要去城皇庙宣誓。
这是避免当外送员接到贵重物品的单后拿着货物就跑路。
在这个世界中,举头三尺真有神灵。
所以当着神灵面前宣誓,如果还乱来的话,真的会有因果报应的。
起码城皇要保证自己的灵验,就不可能随便放过那些食言的。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多一份额外的收入,整体家庭收入增高了就会开始想着修缮房子,给家人买点衣服,鞋子,发饰等东西。
修缮房子需要请工人,衣服鞋子需要布料,丝绸等东西。
就这样一层一层传导下去,慢慢的,整个余杭县的百姓发现日子似乎越来越好过了,大家脸上也多出了一丝笑容。
不过后来有外地的商人也跑来余杭县大量进货,利润被分了大半。
眼看余杭县经济迅速增长,百姓生活水平一点一点提高,结果被外地商人分走了一部分的利润,县令不干了。
直接来找许仙,让他不准把香皂批给外地商人。
这一刀切的做法,许仙直接拒绝了。
卖香皂本来就是为了赚钱,现在县令一句话就让他把明明已经可以到嘴的肥肉丢了,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许泽之前就交代过,一定要趁这波红利攒够资本,明年就要向杭州城进军。
思路客
这其中很多方面已经规划好的,如果按县令说的那样,那接下来的计划都要被打乱了,自然不行。
原本县令还想用身份对许仙施压。
许仙也是硬气,如果县令要硬来的话,他就直接把香皂停产,油价直接恢复原来的价格。
当时炼油坊那边的几个师傅经过一起研究后,出油率再次大大增加。
现在的出油率比之前已经足足多了百分之四十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从油价跌了之后,炼油坊就没有涨价过。
原本吃不起油的百姓也可以时不时的买点油脂回去煮菜。
用于点灯的成本也比以前便宜了一半。
可以说这几个月来,只是提高炼油的出油率,和香皂的发明就提高了整个县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记得许泽,回来的时候这么受欢迎。
当人,普通民众自然不懂得这些经济逻辑,但做生意的掌柜们会分析。
他们闲着的时候,就会分析给伙计听。
伙计没完全听懂,但关键的几个词记住了。
香皂,外送点,油,许泽老爷。
然后传着传着就成了许泽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余杭县整体百姓的生活水平。
虽然这个说话不太对,但又挑不出毛病。
若要讲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没几个人听得懂,最后只能不了了子,让他们去传了。
话说回来,许仙一硬气起来,县令也拿他没办法。
他心里也很清楚余杭县经济能快速增长,完全是香皂和油脂的功劳。
若继续施压,最后许仙真的这么做的话,损失最多的还是他。
毕竟香皂在余杭县县停产后,还可以去其他地方生产,那到时候不就为其他县做嫁衣了。
据他所知,淳安县的县令就一直让高家来许家村做说客,想让他们去淳安县建一个香皂的作坊。
只不过许仙一直以许泽不在,他做不了主的理由推脱。
若到时自己真的把香皂产业逼到淳安县去,那不是亏大了。
最终县令也只能让步,让儿子杨勇义来打圆场。
然后开始讲余杭县发展到这个地步也不容易,作为余杭县的一份子,也希望许仙为余杭县考虑考虑。
硬的不行只能来软的。
最后还是刘高远提出了一个建议。
就是给外地商人的拿货价提高一个小钱,以此来提高本地商人的竞争力。
经过考虑,许仙同意了。
不过要算下来的话,其实还是高家拿货价最优惠的。
之前许泽就交代过,就算香皂降价了,高家的拿货价永远都要比其他人低一个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