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结束之后。
朱棣把朱高煦、郑和叫到了武英殿。
这是郑和回京之后,第一次走入武英殿。
他发现殿内的摆设与以往区别不大,但在殿内西侧摆着一扇巨大的屏风,其上悬挂着一面超大型的大九洲舆图。
“此正是大九洲舆图。”
朱高煦见郑和瞅着巨图怔怔出神,便开口解释道。
“郑和?”朱棣的脚步停在舆图前,负手而立, 问道。
郑和躬身道:“臣在。”
朱棣举起右手,抚摸着图上的南洋海域,说道:“朕问你,南洋何处是锁钥之地?”
“陛下容禀,若说锁钥之地,当看如何考量。”郑和恭声道。
朱棣收回手,颇有兴致道:“说仔细些。”
郑和拱手施了一礼,接着伸出左手, 指着满剌加与苏门答剌之间的海峡(后世的马六甲海峡), 道:“陛下请看,此处对于西洋、南洋来说,皆是咽喉之地。”
“而满剌加和苏门答剌皆是控制此海峡的重要港口,前者控制南方,后者控制北方。”
朱棣点头道:“据朕所知,这条海峡自唐宋以来,便是泰西诸国与中华海上贸易航线上的命脉。”
“陛下所言极是,因此,这条海峡可以算是一处南洋的锁钥之地。”郑和恭声道。
朱高煦明知故问道:“郑和,你的意思是说,南洋的锁钥之地,不止这一处?”
郑和躬身道:“殿下明鉴,南洋的锁钥之地,确实不止这一处。”
他说到这里,把左手从满剌加与苏门答剌之间的海峡移到下面东南方的旧港, 接着道:“陛下、太子殿下, 请看,若要由北向南,攻略南洋群岛,那么旧港便是一处中转重镇。”
朱棣与朱高煦都不是愚笨之人,反而属于那种举一反三的聪慧之辈。
他们不需要郑和做过多的解释,仅仅从图上旧港的位置,再结合郑和所言“攻略南洋”,就已大致明白了郑和这么说的原因。
郑和第一次率领的大明船队,出海人数多在两万七八千人左右。
如此庞大的队伍,仅日常的生活所耗费的物资,便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朱高煦曾与户部尚书郁新计算过,以粮食为例,每人一天一升口粮,整个航行按一年半来算,就需消耗掉十五万石以上的粮食,这需要几十艘大船运载。
正因如此,船队必须要有一个或多个固定的物资转运站。
一方面存放不急需的物资,减少运输船只。
另一方面可以为大明使团的主力船队和分往各区的分支船队不断补充物资。
此外,大明船队出发与返航皆凭借海洋季风。
如此一来,在船队出海巡洋的途中便需要一个或多个候风停泊地,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等候季风,以便继续前行或者启程归国。
而且,大明船队出使与勘测的地区很多,除主力船队在主航线上到达一些主要地区外,沿途还要分派出一些分支船队到达其他一些地区。
为了回归大明本土地区时可以统一时间,也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返程集中地。
由于这些原因,在大明船队出海巡洋的途中建立一个或多个中转站或者停靠站,便成为了郑和、王景弘、陈瑄三人的重要工作。
“臣斗胆,叩请陛下在满剌加国、苏门答剌国设立官厂,以为船队出海巡洋之中转停靠之所在。”
忽然,郑和转过身,面向朱棣,屈膝跪下,俯身拜道。
“快起来,此事百利而无一弊,朕岂有不允之理?”朱棣笑道。
郑和缓缓起身,同时恭声道:“陛下圣明!”
朱棣接着道:“郑和啊,你出海之前,朕特赐你天子剑,其实你早就该在满剌加、苏门答剌设立官厂了!”
“未经陛下准许,臣不敢擅权。”
郑和躬身道。
“那你是如何解决物资中转之事的?”朱棣问道。
郑和如实答道:“臣利用了与满剌加国君的关系,在满剌加建造了一座大的城垣,用来储存钱粮货物。”
“且细细道来。”
朱棣走到屏风对面,随意的坐在了一把交椅上,然后十分感兴趣的对郑和说道。
朱高煦也想知道郑和与满剌加国君的故事,便走到朱棣旁边坐下。
“郑和,到这边坐下说。”
朱棣用眼神示意郑和坐下。
“是。”郑和恭声道。
殿外的宦官眼疾手快,很快端上来三杯茶水。
于是,郑和缓缓把他与满剌加国君的故事,大致讲述了一遍。
满剌加首任国君名叫拜里米苏拉,本来是三佛齐王国的王子,因当时三佛齐王国被满者伯夷国攻占,他不得不由巨港逃至淡马锡。
之后,他辗转向北逃亡,在途中一棵满剌加树下休息时,看见一条猎狗将一只小鼠鹿逼到绝境,小鼠鹿为了自卫,竟然爆发出惊人力量将猎狗踢进了河里。
拜里米苏拉觉得脚下是一块吉祥之地,于是便将此地命名为满剌加,并定居在此,逐渐建立了一座小渔村。
小渔村势单力薄,为了栖身之所不被霸占,拜里米苏拉甘愿每年交纳四十两黄金给北方的暹罗国。
不过,他的南面却又面临着满者伯夷国的威胁。
幸好在不久后,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出现在了南洋。
也就是在那时,生活在旧港的施进卿见到大明船队的天威,才萌生了入京求援的计划。
郑和要去西洋,必须经过满剌加海峡。
于是,在那里,郑和见到了建立满剌加的拜里米苏拉。
郑和见满剌加弱小,便率领官兵消除了满者伯夷及暹罗对满剌加的武装侵略和威胁。
之后,他更是无微不至地协助拜里米苏剌,把满剌加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了繁华的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