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尘的指点下,锦皇子很快派人找到了刺客。
当夜,亲自夜审,挖出了刺客背后指使之人。
但事情的真相,却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第二天,锦皇子便将所有和刺客相关的一应人等,全部处死。
随即昭告天下,南宁王世子遇刺之事,皆是南蛮间谍所为,意在挑起楚国内乱,趁机卷土重来。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
但总归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随即,锦皇子以皇室的名义,为南宁王世子发丧。
并以连夜调遣五万护卫京都的折冲府军,护送南宁王世子遗体南归,可谓极尽死后哀荣。
与此同时,东南、西南两个方向的军队,以预防南蛮异动为由,将防线朝南方靠拢。
这个消息传到南方,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南宁王悲痛莫名,得知儿子死亡的消息后,当场昏厥,手下诸多黑旗军将领怒骂不止,各军镇动荡,似有异动。
不过关键时刻,南宁王苏醒了过来。
“世子遇刺,帝都那边在第一时间擒拿住了凶手,将事情全部推到南蛮身上,又派兵为世子发丧,占据了先机。这种时候我们若是乱来,必将成为众失之的,皇帝不能死在南方……”
“那难道世子就白死了吗?”
“我儿绝对不会这样白白牺牲。这段时间,我观女帝气象,已是时日无多,她一个将死之人,想陷本王于不义?岂能让她如愿!”
于是,在南宁王的极力弹压之下,黑旗军和南方军团保持了最大的克制。
皇帝由此顺利北归,在一个月后,汇同送葬发丧的府军卫队,迎帝归朝。
是日,有人听到女帝于銮驾中,隐约长叹了一声。
……
皇宫,葵苑。
苏尘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手里正拿着江燕昨夜送来的情报汇总,其中便包括之前锦皇子审问刺客的口供。
“胥王?呵呵,谁都知道,胥王一脉,早就凋零,如今只剩下几个老弱病残,他们哪里来的力量,刺杀世子。就算能成功杀了,也没有办法左右局势。”
看完上面的口供后,苏尘摇了摇头。
他大概已经猜到了,指使这次行刺的,不是胥王。
或者说,胥王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在他背后,另有人主使。
这个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远在南疆的女帝。
女帝南巡大半年,用了很多手段,和南宁王交锋,南方军镇半年来变动频繁,但最终依旧没有动摇根基。
由此可见,她并没有啃下这一块硬骨头。
而女帝自知时日无多,已经耗不过南宁王了,于是在临行前,这才祭出了另一个底牌杀招。
密令胥王手下的暗探,袭杀南宁王世子,以此激怒南宁王,反正她已经活不了多久,如果能借此机会,让南宁王背上弑君的骂名,绝对是大赚。
与此同时,她早就密令东西两路军镇亲信,时刻准备对南方形成包夹。
只要南宁王敢动手,那便以雷霆之势,将其武力剿灭,哪怕拼着内乱一场,也好过流毒无穷。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锦皇子才能轻易调动两镇兵马策应。
但可惜,南宁王不是傻子,没有上当。
再加上帝都这边,锦皇子处理及时,使得女帝这一手“自爆”没有得逞。
没有办法,女帝只能施行备用方案。
在她归京之后,便将胥王指使行刺的事情,翻了出来,以此为借口,正式推行削藩政策。
主要削弱一种藩王的领地,兵权,以及最重要的爵位世袭。
一时间,天下哗然。
各镇藩王自是反对声连连,但女帝为此早就筹备多年,如今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又怎么会轻易罢休。
三个月后,负责扼守北方关隘的白冰军团南下入关,以雷霆之势,将反对最为激烈的两位藩王强行镇压。
其他人顿时不敢作声了。
削藩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全国十二处藩镇遭到削弱,但政令在南方,却是难以施行,南宁王这个硬骨头,可不是单纯一纸削藩圣旨就能拿下的。
女帝多年的谋划,也在这一刻,显露出峥嵘。
她在以身入南巡的同时,东西两镇大军已然做好了准备,再加上借口削藩南下的白冰军团。
三路大军齐至,隐约已对南方形成了包夹之势。
共计七十万大军,兵锋直指南方。
这一切,都是早有准备,当然南宁王也不是吃素的,在女帝颁布削藩谕令的时候,他就知道最终是冲着自己来的,于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南方军队做好防守,同时勾连其他藩王,构建防线。
同时,传出女帝时日无多,全靠服用续命丹续命的谣言,认定女帝已和当年敖帝一样,被丹药影响了神智,这才做出倒行逆施之举,拒不接受削藩指令。
甚至,随时准备举兵入京,兵谏女帝退位,匡扶社稷,拨乱反正。
一时间,双方大军超过百万,在南阳一带互相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