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有多少藩属之国?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每逢藩属之国前来朝觐,京城之外八方官道,被各国的使团堵得水泄不通。
京城之内大小馆驿,尽数接待来使都不够,往往小国穷邦之人还得借住在民间人家。
各国装载贡品的车队绵延数十里,一眼望去根本不见尽头。更有传闻各国使者入宫面见天子,齐声高呼万岁之声,南兴都听得到。
所以你问老百姓,大文有多少藩属之国,他们大都会回答你:苍天之下,万国皆我之属。
如果放在太祖时期,这个回答没有一点问题。那个时候中土之人知晓的国家确实全部臣服于大文,甚至在西原佛在亲口尊奉太祖为天下至尊后,还有十几个闻所未闻的小国国王主动前来,请求成为大文的藩属。
但一百多年过去了,世事沧海桑田,虽然朝廷对外宣称还是喜欢用万邦来朝这个词,但实际上现在的万邦来朝显然是名不副实的。
看到内阁诸公的表情,楚牧便知道自己问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窦鼎之沉吟了片刻,才拱手回道:“我大文泱泱上国,普天之下几乎皆我藩属!”
楚牧微微一笑,心想首辅大人这个“几乎”用的真好,这一几乎,估计藩属国得少一半。
这段时间以来,楚牧仔细观察过,窦鼎之是个务实的官员,很少会唱高调更不会动不动引经据典,更喜欢就事论事的处理现实问题。但其实他还是一个有着极强国家自豪感的人,每每说到大文,天朝、上国这类的词就会从他嘴里蹦出来。
或许是觉得皇帝还没太明白,窦鼎之继续说道:“百姓口中,常言万邦来朝,其实是有些夸张了!”
楚牧点了点头,这点是肯定的,前一世他就知道某位好大喜功的皇帝,还找人绘制过《万邦来朝图》,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凑数的。
“不过藩属之国,一千多个还是有的!”窦鼎之又说道。
“啊?”这个数字显然是楚牧没想到的,问道:“一千多个藩属国?在哪儿呢?”
有些事楚牧不太清楚,但大文全舆图他是看过的,大文周边连十个国家都没有,你跟我说藩属有一千多?
或许是看出皇帝的质疑,袁复起身拱手道:“陛下,首辅所言千真万确,我大文确有藩属一千余国!”
楚牧挑着眉看着袁复,你们是组团来忽悠我的吧!
“陛下,臣等岂敢欺瞒陛下,臣服大文之国确有千余,只是邦有强弱国分大小,陛下看过大文全舆图,或许只注意到了乌萨高美和山南五国,其实还有更多小国在图上,只是没有标明罢了!”窦鼎之指着御书房悬挂的那幅大文全舆图说道。
楚牧看着那幅大文全舆图,脸上依旧一脸疑惑。
高光义赶紧上前,指向大文北方那边辽阔的草原,说道:“主要这是一块,有七百余国,实在是无法全部标明!”
楚牧难以置信的看着地图上,那块面积大约也就大文三分之一的土地,又扭头看着高光义,冷冷的眼神彷佛在说“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信么?”
张渊冷哼一声,道:“皇帝御前,何必在遮遮掩掩,明明就是七百多个村!不对,有没有七百个村都是问题!”
张渊一下把话挑明,另外三个阁老也不反驳,毕竟他说的也没错。
唯一需要更正的是,在北边人家不叫村,而是叫部族。
大文是幸运的,在北方从来没有出现过强大的敌人,草原游牧民族以部族为单位星罗密布的分散在辽阔的草原上,历来依附于中土的帝国。
因为这些部族确实是各自为政,所以大文不管你的部族是几万人还是几千人,统统算一个国。
但张渊知道,无论怎么算也算不出草原上有七百个国。
实际上几十年前,大文做过统计,草原之上大概二百多个部族,可到了好大喜功的武宗时期,突然变成了七百多国。
便是因为数次击败西原后,武宗开始飘了,总想要显示自己的功绩,展现更胜以往的天朝威仪!
万国来朝自然是一个好机会!可偏偏因为与西原交恶,很多小国来朝之路被阻隔,加之他们本来就是墙头草,一看西原国力恢复,名义上都不再臣服大文了。
这可把武宗愁坏了,自己想展示天朝威仪,结果来朝的国家还变少了,这说不过去啊!便有奸佞之臣为其出主意,西边的数量减少了,可以在北边找补回来啊!
反正这些部落来大文,说是来朝觐,实际不就是奔着皇帝的赏赐来的么!这么想要赏赐,给两份他们能拒绝么?
在天朝的暗示下,很多部落纷纷上表,表示自己部落最近分家了,变成两个甚至三个四个部落了。就这样所谓的新国家在草原之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于是武宗时期,藩属来朝,千国使者云集,绵延数十里等待入京面圣,成为当时武宗盛世的一个广为流传的着名场面。
不过随着武宗驾崩,永平帝继位,张渊上的第一道奏疏,便是要求朝廷停止认证以后草原部落的分家,并严查过去部落分家的真实情况,因为给这帮所谓藩属的赏赐,所费甚巨,朝廷有点吃不消了。
永平帝可没有其父那么好面子,果断宣布不再认可草原部落的分家,不管你分不分家反正我只当你是一家,不过为了保全武宗的颜面,过去认可的七百多国也不追查了,否则让天下人知道其父的盛世是烧钱烧出来的,就很难堪了。
看着张渊一说话,窦鼎之等人也不反驳,楚牧便知道大文所谓藩属千国,里面水分有点大。
楚牧也不好在继续追问,便道:“首辅之前所说,各国皆请求能来京朝见,诸位以为此刻让他们来合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