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笑道:“辽东远在关外,朝廷一向视此地为鸡肋,关内百姓更加没有人愿意迁至辽东居住。是以百余年来,辽东地广人稀,虽然有些村屯,却往往相隔百里,老死不相往来。当年那场大战虽然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只不过辽东人口稀少,战场附近又没有百姓居住,此事才没有流传出去。而大战发生之时,正是成祖皇帝在位,大明军队天下无敌,连鞑子兵都被打得望风而逃,杀死近千名倭寇,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这才使得此战声名不显罢了。”
瘦子说到这里,略停了停,接着说道:“这场剿灭倭寇的大战发生在永乐十七,当时出任辽东总兵的是刘江刘大人。说起这位刘大人,却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原本叫作刘荣,因为朝廷征兵,他的父亲身患重病,刘荣只好替父从军,冒用了父亲的名字,从此叫作刘江。后来刘大人随成祖皇帝起兵靖难,从一名小卒做起,积军功升为百户,不久又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靖难之役后,刘大人多次跟随成祖皇帝北征大漠,立功甚多,成祖皇帝对他颇为赞赏,北征之后晋升他为辽东总兵,驻守在大明九边之一的辽东重镇广宁卫。
“刘大人出任辽东总兵之后,听说时常有海盗登岸,屠杀百姓,抢掠财物女子。这些海盗服饰古怪,说话不似汉人,一个个极为彪悍。刘大人亲自到辽东沿海探查,这才知道原来这些海盗并非寻常小蟊贼,而是来自扶桑的倭寇。
“倭寇之祸起于隋末唐初,至大明立国之时,东南沿海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刘大人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只不过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倭寇袭扰辽东的消息,是以心下大惊。他一边将此事奏报给成祖皇帝,一边整顿辽东卫所,操练军士,以防倭寇侵袭辽东。
“成祖皇帝接到刘江的奏折,知道倭寇在打辽东的主意,心下大怒。他一边派出使者到扶桑责备扶桑将军,催促他约束扶桑人出海闹事,征剿倭寇,一边又给福建巡抚、总兵和辽东巡抚、总兵下旨,要他们对袭扰大明的倭寇严加剿捕。
“刘大人得了成祖皇帝的旨意,立即着手扑灭倭寇。其时辽东卫所野战之兵不过一千七百余人,剩下的屯田兵只有二千出头。这些屯田兵净是老弱之卒,有的连刀枪都拿不起来,实属鸡肋。刘大人带着区区一千多军卒,在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火台七座,以防倭寇上岸劫掠。他特别看重望海埚,因为此前倭寇数次侵袭辽东,都是在此处登岸,是以刘大人亲自带领军士在望海埚建造石堡,又设置了烽火台,严加防备。
“果不其然,当年六月,守卫望海埚的军士发现海上一处岛屿隐隐约约有火光闪现,便将此事向上官禀报。刘大人得到消息之后,认定倭寇已在海上聚集,即将上岸抢掠。是以他调集两千余名官兵守在望海埚,静等倭寇进攻。第二日一早,倭寇分乘三十余只大小船只直扑望海埚,双方一场大战。那时的大明军队可不像现在这般脓包,一个个以一当士,骁勇无比。一仗打下来,倭寇被斩首八百余级,其余七百多人全部被生擒活捉。刘大人一战吓破了倭寇的贼胆,从此之后扶桑人再也不敢打辽东的主意,只能在福建沿海折腾。若无刘大人打赢了望海埚之战,倭寇北攻辽东,南扰福建,大明局势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