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辉说的项目,那脑洞开的一点也不比陈立东小。
这个项目的经营模式是:将农业工厂模块化,然后建到城市中去。
建在哪儿呢?写字楼的楼顶、地下超市的底层。
如果搞成的话,将在来高层建筑大概就是这样的模式:
顶层,太阳能电池板,新风空调设施;顶下层或最底层,建成蔬菜水果车间。
而在市里的某个位置,会建设一栋高高的建筑,作为总部工厂,培育各种蔬菜瓜果的苗圃,总厂培育的苗株,送到各个分厂发育结果。
人们平常吃的蔬菜瓜果将完全在城市里生长,而不再需要进行南果北运,东菜西送。
人们可以到农业车间里去采摘,有监控和扫码技术,结算也容易。
甚至想吃啥,都可以提前预定。培养期长的,那就今年预定明年吃,是不是很值得期待?
至于这样的经营模式会不会挤占城郊菜农们的利润空间,恐怕暂时不会。
就拿燕京来说,目前燕京下辖13个区,5个县。不算那些县,市区人口就有1200万。
满足1200万吃的瓜果蔬菜要多大量?
在提交给陈立东的报告中,附着郑少辉委托华夏疾控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所做的一个调研。
调研者对55000名15岁以上的居民蔬菜水果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汇总的数据显示,华夏城市居民新鲜水果蔬菜的用量每天为264克,农村为271克,这么算的话,燕京市区每天也就3000多吨的需求量,如果工厂足够大,大概能供应得上。
可在陈立东看来,郑少辉建议的项目,市场空间很大,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就跟金丰的越光米一样,越光米每公斤售价40元,好贵吧。
就算产量低,一亩地产米400公斤,每亩收入16000元,如果老百姓都来种这种米,不都成土豪啊。
实际上,不会。
主要是因为华夏还是缺粮大国,高产大米才是发展的方向。
而且种植月光稻的,想卖到高价,必须有渠道和关系,否则是没人买的。
诸位书友您能天天吃20块一斤的大米吗?
天天吃贵族米的,谁家是花钱买的?
不是亲友馈赠,就是收受的贿赂。
普通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可能会买一些。
如果哪个超市坚持把贵族米摆在柜台上,八成发霉生虫子,在湿度高、通风不好的空间,大米连一个月都放不了。
郑少辉的农业工厂很可能也是那样的结局。
在燕京建一座工厂,资金投入要几个亿,靠卖菜转出来怕是够呛。
卖便宜了不够本钱,贵了的话就没人光顾了。
可想而知,工厂里培育的蔬菜瓜果肯定便宜不了,只能供应部分贵族消费,到时候恐怕只能烂掉或者低价处理,一个不好就赔本。
可郑少辉说:“时代已经进入2003年,有钱人多的是”。
陈立东想抬杠说:好多有钱人是装的,他们天天住别墅、开豪车,其实银行里满屁股的债。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既然大农艺师想干事,那就支持,而且要大力支持。
不就是烧钱吗?咱有的是!
就在前天,弗吉尔发来消息说:“吃掉了一条大黄鱼。”
这条大黄鱼不是东海盛产的黄花鱼,而是:480吨黄金。
弗吉尔现在身在巴比伦的乌姆盖斯尔港,这座海港从今年3月份就被大兵们占领,港口设施被强行征用。
......
乌姆盖斯尔港是巴比伦第一大深水集装箱商港,位于该国第二大城巴士拉的南部约50公里的边境,祖拜尔湾西岸。
祖拜尔湾是波斯湾伸入巴比伦内陆的一个小湾,南北纵深30公里,口窄内宽,隐蔽条件好。
70年代末起,巴比伦在该湾北部沿岸建立了炼油厂、钢铁厂、化肥厂等,港口也随之发展起来。
9.11事件后,弗吉尔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巴比伦。
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名巴比伦富二代,名叫纳吉布.萨韦利斯。
纳吉布.萨韦利斯的父亲曾经是一名著名的石油商人,十几年前的海湾战争期间,老萨韦利斯投资失败,家道中落,麾下的油田上缴国家,乌姆盖斯尔港的码头出让给其他股东,旗下的工厂卖的卖、关的关。
自那之后,萨韦利斯一家去了山姆,在巴比伦国内失去了消息。
而纳吉布.萨韦利斯回到巴士拉后,跟人说老萨韦利斯已经患癌症去世,他用父亲的棺材本炒黄金、炒期货,赚了很多钱。
纳吉布常常在一些场合吹嘘自己拥有的飞机、游艇和女人。
别人问起他的财富,他跟人说自家的金库里黄金有几吨,存在拉菲丁银行的现金就有5亿刀。
拉菲丁银行是巴比伦最大的国有银行,有内部人士询问了这家银行巴士拉支行的高管,然后纳吉布的财富得到了证实。
自那之后,纳吉布身边就多了一些商人。
......
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出现在必要的地方。
纳吉布回国当然不是偶然为之,人们旁敲侧击问他回来到底想干啥。
后来,有一位本地富豪在与纳吉布成为好友后透露说:纳吉布想恢复父亲时代的荣光,他想赎回那些油田、码头、工厂。
这可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