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成建制地消灭这三股清军中的强兵,清廷在福建,江西两省的防御力量便会出现真空,就得从湖北,陕西调集兵力前去防守,由此产生的巨大军费和防御问题,是清廷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
换言之,虽然李定国可能会达成“四蹶名王”的成就,声望达到历史巅峰,但他也会因此被困在了广东一隅,想要和孙可望争权,恐怕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这便是孙可望从一开始就许下承诺,不惜用自己的兵马去对抗清军,也要李定国保存实力,出征广东的原因了。那可不仅仅是为争夺击败八旗主力的功劳,更是为了彻底困住李定国!
广东北面是南岭,和福建,江西都有崇山峻岭相隔,李定国在没有水师,潮惠琼三府驻扎着张名振大军,福建盘踞着郑成功的情况下,想要攻入福建或者江西,就颇有点痴心妄想了。
且不说郑成功绝不会让他染指福建,便是张名振现在也已经因为永历内阁的英明决策,和李定国关系恶化,而这一切,都在孙可望的算计之中。
当然,一开始这盘棋是没有张名振,只是张名振应约而来,使得孙可望突然就有了破坏永历朝廷与李定国关系的想法,并利用永历朝臣的看不起农民军的本性,成功实施了。
其中并没有什么环环相扣的妙计,只不过是因为孙可望拥有着其他人都不曾拥有的权力,既然李定国和张名振都听他的,那他要设套搞乱两人,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这样一个虽然指挥着五六万大军,在南面替孙可望牵制了数万清军,却又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因为进攻屡屡受挫,声望日益下降的李定国,正是孙可望最想要的李晋王。
当然了,若是李定国真的有那么神,可以无视地理环境,把他最不擅长的攻城变为长项,从广东北伐,在没有孙可望于湖广配合的情况下攻入江西和福建,那孙可望也就认了。
不过,在这个困住李定国的圈套中,最惨的还是张名振。
如果李定国在广东战场上取得大胜,张名振功勋不显,甚至是犯了错误的话,那孙可望便会在永历朝臣之后,借机削弱张名振,明升暗降,将其调往舟山,松江一带,为夺取江南做准备,以此来和永历朝臣形成对比,拉拢李定国。
至于潮州和惠州,给了李定国,让他面临更大的军事压力,和郑成功直接产生摩擦,张名振这个中间人也不是很必要。
而失去了潮州,或者说潮州被捏在了李定国手中之后,郑成功的实力一定会被大大削弱,至于和永历朝臣闹掰的李定国,在和孙可望的斗争中,便不会再有优势。
要是局势反过来,李定国犯了错误,在孙可望依旧会力保他,张名振则会兑现当初的承诺,将潮州和惠州交给他,但是琼州府则交给陈少川等本土派。
但无论如何,无论是李定国,张名振,还是陈少川,陈奇策,郝尚久,王兴,孙可望都会把它们困在广东,相互制衡,亦或者是调回老家。
广东确实富饶,只要经营得当,足以养活那么多军队,甚至还能供给广西和湖南南部的军需,所有人都把它当作宝贝争夺,孙可望也乐于用这个宝贝把这些人引诱过去。
于大局而言,军事内阁在长沙,以殿前军为首的大军主力在湖南,四川是刘文秀,广东是李定国,长江口将来或许也会有张名振的影子,至少可以牵制住上万八旗兵,十几二十万绿营。
而孙可望挟中央,云贵湘桂四省之力,面对的不过是一个洪承畴和一个岳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