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封禅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
历史有记载的泰山封禅,第一位帝王是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又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
儒生们的议论却各不相同,难于施行。
于是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辞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
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
其实质则为巩固皇权,粉饰太平,带有一种君权神授的意味。
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前209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
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
秦始皇、秦二世之后是汉武帝、汉光武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
之后,东巡海上。
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
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
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
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1500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
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
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
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汉光武帝刘秀后,汉章帝刘烜、汉安帝刘祜、隋文帝杨坚在史籍上,有确切记载的到泰山封禅祭祀,但并没有记入正史后。
而正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后,便是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
......
未完待续
第046章预告武器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