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正文卷第551章:推官制,复国学“圣人,州郡县制乃是大势所趋,老臣并无异议。”苏威这头老狐狸,先是认同了杨广的设想,接着又问道:“圣人,但不知州官、郡官品级如何?”
苏威之‘惑’,也是大家之所‘惑’!众人闻言,都将目光看向了杨广。
“日后,州刺史皆是正三品!”杨广微笑道:“郡官嘛!上郡太守,从四品上;中郡太守,从五品上;下郡太守,正六品上。”
杨集听了,暗道一声果然。
其他人虽然不像杨集有“外挂”,可也不傻,瞬息之间,便明白了杨广改地方制的用意所在。
然而,无人反对。
一是皇帝主意已决,无从反对,反对也无效;二是他们不在乎品级决定的俸禄,他们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若是自家子弟从郡官升为州官,手上的实权必将暴涨。而品级所决定的虚名和俸禄,又有谁会在意?又有哪家差这点俸禄?
国策皆多是出自这些人之手,此事州郡县制无人反对、官员品级也无人反对,算是定下来了。
大纲已有,杨广便让这些中枢官员去完善了。而杨集这个‘地方官’,则是在众人艳羡的目光,被留了下来。
不知为何,杨广对于眼前这个家伙,确实没有怀疑之心,至于功高震主之类的顾虑,更是丁点儿都没有。哪怕,这家伙时不时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也没有真正生气过。
这种心情,一是建立在杨广的强大无比自信、以及天下安定这个大前提之下,他觉得权势涛天的杨谅都被他三下五除二的干掉了,余者,自然是概不足论;所以不管多少臣子建议设立监军,他都置若罔闻,甚至嗤之以鼻,觉得那些杞人忧天的,根本就不知兵事的瞬间万变,若是让一个不知兵的去监督、掣肘军中大将,大将怎么可能打得赢?
二是他当上皇帝以后,所有人都毕恭毕敬、敬而远之,敬畏代替了亲近仰慕,从而使君臣关系越来越疏远,而杨集却能无视他的帝王身份,始终是用弟弟的心态,来面对他这个当兄长的。而他,自然十分珍惜这个唯一当他是“人”的人了。
杨广心底慨叹一声,哪怕他极力维护自己和旧部的关系,可他当上皇帝以后,君臣之间参杂了太多东西。与此相对,杨集未失赤子之心、对他始终如一,这就殊为难得了。
“金刚奴,对于科举,你怎么看?”科举这事,杨广干得极不厚道,心中也是颇为愧疚的,所以发布之后,便没有正式和杨集探讨过。而今,时间已经过了许久,科举又闹得比较大,便主动谈提此事。
杨集说道:“科举不是灵丹妙药,名门高第之所以千年不衰,一是因为他们传承千年,手中有着寒门难以想象的的藏书、名师、财富,优越的条件可使族中子弟衣食无忧,一心授受教育。与之相对,寒门就算不愁吃穿,可藏书少、无名师指点,就算偶尔出现几个大才,也不如专门培训人才的名门望族多,寒门尚且如此,贫困潦倒的庶民百姓,就更难了。”
“出自名门的官员现在反对,我认为不过是一时恐慌而已,可他们一旦适应科举、支持和参悟,他们能凭借世深厚财富和文化传统,占尽优势。”
杨广察觉到杨广高明远识,于是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问道:“何以见得?”
杨集说道:“先帝立国以后,每年都让各州举荐人才,前来京城考试,推荐上来虽然仍然以世家子弟、官宦子弟为主,可其中也不乏杰出的优秀寒士。可是考出来的人,有几个是寒士?而世家子弟又占据了多少?”
杨广闻言默然,他是皇帝,对这点很清楚,无从反驳,过了半晌,皱眉道:“还有呢?”
“二是名门高第子弟遍布中枢各部司、地方官府,官员的任免权多数被他们掌控了,加上各级职务有限,他们又怎么可能把有限的职务让给无亲无故的人?”
杨广垂眸沉思一会儿功夫,抬头注视着杨集道:“所以,科举毫无益处?”
“那倒不至于,最少,寒士看到入仕的希望,有了学习的动力。”杨集说道。
杨广点了点头,怅然道:“也就是说,近期的科举,仍旧以名门子弟为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寒门、平民百姓落后名门世家近千年历史了,底子实在太过薄弱。朝廷要打破门阀对官场的垄断,少说也要数十年之功。”杨集叹息一声,说道:“科举既然开启,那就不能停。虽然它不能让太多寒士入仕,却也能够让名门世家、各大政治势力为了一些职务打破头。在这期间,朝廷要做的,就是广建学校、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杨广理解杨集的意思,不过还是问道:“你的意思是在整个天下恢复州学、县学、乡学?”
杨坚在位期间,于全国各在举办州学、县学、乡学,但因为天下士族沸腾,反对之声此起彼伏,颇有与关陇贵族联手抗衡之势,出于政权平稳过度的考虑,被迫于开皇二十年废国子学、四门学和全国的州县乡学,唯置太学。
但他知道此举是饮鸩止渴,于是等到杨集前去凉州上任,便又“偷偷摸摸”的怂恿杨集办学,支持杨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使县学、乡学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凉州冒头。
这些年来,虽然反对之声不断,可是长期的反对、支持辩论途中,支持凉州教育的正方越辩越占上风、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势之大,也使凉州教育从摇摇欲坠变成了稳如泰山;而反方,在道理上越来越站不住脚、越来越受寒士唾弃。
有了这个成功的桉例,杨广觉得全面恢复州县乡学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正是!”杨集也觉得恢复地方教育的时机成熟了,他一字一顿的向杨广说道:“有凉州的成功为例,朝廷全面恢复教育已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士族虽然会全面反对,可是这些人的反对,多是出于一己之私,不管你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他们为了一己之利,照样找出万千理由来反对你。对于这小撮人,不作理会。”
杨广深以为然,冷笑道:“言之极是,不管他们。”
杨集所说的‘小撮人’自古以来就以自家利益为上、毫无气节可言。杨坚办学的时候,反对的是他们;杨坚顺他们心意,废学;他们非但没有安分下来,反而骂得更厉害了,甚至还在民间、士林之间兴风作浪,硬生生给杨坚扣上不重儒、不重学、不施仁义的的帽子。
如此一来,好处被他们全得了;而真正为国做事、为民着想的阿耶,却被他们口诛笔伐,杨广真是受够了这些混蛋。
大隋现在强大得前所未有,他们尚且如此过分,若是有朝一日大隋势弱、势衰,又会怎么写史书?自然是拼命抹黑。
这“小撮人”喜欢的是什么皇帝?杨广对此一清二楚,他们喜欢的皇帝,无非就是“无为而治”的“仁君”!
“无为而治”是一个好东西,若大隋王朝真要是如此、若他杨广真的变成世家门阀喜欢的“仁义之君”,他们便可肆无忌惮的安插人手、架空皇权、贪国家财富为己用;便可肆无忌惮的以“官员”的名义盘剥百姓、欺压良善、吞噬大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