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古玛拉也没有掩饰的意思,实际上在韦苏提婆一世下诏书之后,这件事就彻底没有转圜余地了,巴拉克不可能回头,汉室也没有必要回头,故而古玛拉调整好心态之后,该说的都说了。
曹操对此并没有什么可惜的,能空口白牙拿到这么多的东西对于曹操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了,至于得陇望蜀这种事情,曹操并没有这种心态,能有这么一个地方都不错了。
随着韦苏提婆一世的诏书,曹操已经先一步进入了坎大哈,而上了坎大哈高原之后,汉室这边的固有优势终于开始发挥自己的存在感了,种田,到处种田,只要有水,有土,我们就能种田。
更重要的巴拉克对于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抵抗的想法,甚至开放了自家的防区任由曹操去整理北贵山区。
说实话,北贵这边的生存环境确实不好,但在曹操看来倒也不是无法改善,更何况穷山恶水才能出雄兵啊,太好的地方只能将人养废,能打的兵源基本上都是在那种活着都很困难的地方,和上天搏命。
再说汉室的自然改造技术可是很高级的,十多名水利专员实地考察,再三修正了计划之后,给曹操提供了一个可以养百万百姓的水利建设计划赫尔曼德河改道计划。
这个计划在后世占领过这边的帝国,只要繁荣起来都曾想过,然而哪怕是到现在,阿富汗人也没有完成,技术难度是一方面,组织力则约束着另一方面,总之就是建不起来。
这个河道改道计划就内中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将身为内陆河的赫尔曼德河道往西北勒齐斯坦沙漠方向的河道掰往东南,强行缩小径流面积,然后制造耕地。
赫尔曼德河的径流其实并不小,而且水流也算充足,在中上游甚至可以行船,但进入齐勒斯坦沙漠之后,就因为沙漠环境的问题,径流越来越小,最后硬生生流干。
加之赫尔曼德河在齐勒斯坦沙漠的流域面积太广,蒸发量太足,以至于根本没有发挥出来这条河的径流优势,沙漠依旧是沙漠,连沿岸都很难变成水草繁茂的地方。
后世阿富汗在赫尔曼德支流靠近坎大哈东北三十三公里处的支流上进行水网改建,直接改出来了四万多公顷的良田,而实际上作为赫尔曼德本身的主干道,阿富汗一直没有办法进行开发,只能任由赫尔曼德河流向勒齐斯坦沙漠,最后消失在那边。
再加上沙漠吸水问题,赫尔曼德河流入沙漠,反倒会加重沙漠边缘土地的盐碱化和土壤侵蚀,其结果就是明明是一条很重要的河,结果硬生生将自家的周围的耕地全部给拖死了。
汉室这边的水利专员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这些人思考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一劳永逸的解决这种问题。
带头的就是乐浪王家,因为这个家族干过一件非常牛的水利工程,这个工程叫做治理黄河,这个工程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黄河水患,王景修完黄河,之后一千年间,黄河没有出现过大改道,没出现过大洪水,故而有一个说法叫做王景治河千年无患。
实际上后来黄河水患的问题其实是挫宋搞出来的,挫宋决了黄河大堤,水淹了中原,从那开始黄河夺淮后淮河入海口,就是不去黄海,可以说从宋朝之后出现的黄河问题,就是从那次挖黄河大堤淹自己人开始的,致使黄河在北方大地上乱跑。
王家继承的就是这个家族,所以这家族干活的方式很粗暴,要么咱不干,要么就将这件事直接干到大结局,只要没人捣乱,王家的水利工程能和都江堰一样用到现在。
故而乐浪王氏带头提了一个计划,赫尔曼德改道,包围苏尔曼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在坎大哈西南侧的夹角,直接造出来一片按照万平方公里计算的冲击平原,然后精修水网,搞良田。
这个计划非常大胆,对于曹操的冲击也比较大,因为太夸张了,直接造出来按照万平方公里计算的良田,这操作你们能不能搞定?
实际上曹操在问这个话的时候,已经相当于想要这么干了,只是觉得难度太大,需要更为细致的考察。
结果王家,李家,桑家都给了评估报告,得出来的结论是能干,就算是搞砸了也比现在干的好,更何况搞砸了大不了治水,而治水的话,他们三家都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