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朱劲松又随手从桌子上抓起一份报纸,冷笑着说道:“这些混账东西想倒行逆施,把朕原本给了百姓的权利和好处都再一次弄回到他们自己的手里,还真是好胆识!”
曾诚心中一颤,正想开口劝谏,朱劲松却摆了摆手,说道:“朕刚才说过了,他们搞出来的这个问题,朕会交给拆分出来的都察院和御史台、大理寺一起去处理,权当是练手了,朕现在也不会随便掀什么大案。”
“朕想跟卿等说的是,无论是朕,还是卿等手中的权力,其实都是来自于百姓,如果老百姓对大明朝廷满意,那么大明的江山自然就能万世不移,卿等的子孙后代自然也能像你们一样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曾诚刚想点头应是,心里忽然却感觉有些不对劲,尤其是再瞧瞧朱二旦和刘怀文等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曾诚就知道朱二旦等人都被忽悠瘸了。
朱劲松的理论到底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这个理论完全是正确的,甚至皇帝陛下今天所说的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任谁来了也挑不出一丁点儿的毛病。
然而就像是陛下他老人家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理论要结合实际才行!
正如皇帝陛下他老人家甩出来的那几份莫名其妙的报纸一样,这不就是典型的大明律的规定是一回事儿,下面执行起来就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儿?
人,总是有私心的,再怎么好的计划和规定,真正到了执行层面上,就完全可能变成另外一种情况。
想了想,曾诚还是决定提醒提醒朱劲松:“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只是……”
曾诚指了指桌子上的报纸,斟酌着说道:“只是,欲壑难填啊,这世间终究还是有类似八大蝗商一般的混账,正如桌上的这些报纸,臣就不相信它们背后没有某些人暗中指使。”
朱劲松呵的冷笑一声道:“朕知道这些报纸的背后有人指使,所以朕也打算试一试,看看到底是这些混账们能魔高一尺,还是朕定下的规矩能道高一丈。”
这些报纸的背后当然有人指使,而且还得是在江南一带颇有影响力的士绅豪商联手操作才行,毕竟一份报纸里面涉及到定版、印机机、纸张、印刷、发行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可不仅仅只是弄点儿纸,整几篇方章然后印刷出来就行。
更关键的是,就算解决了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也仅仅只是具备了办报的先提条件,因为报纸的发行权是掌握在大明朝廷手里的,那些人要想绕过朝廷的限制,就必须先把官府里的某些人都拉下水了才行,要不然,地方官府也绝不会坐视他们发行这种狗屁不通的小报。
只是朱劲松也不是特别在乎这些混账们。
对于朱劲松而言,无论是这些城狐社鼠也好,还是今天跟曾诚等一众大佬们所说的这些话也罢,其实都仅仅只是朱劲松的一个尝试。
尝试着在摸着兔子过河的基础上加以改变。
至于说最坏的结果……
反正只要朱劲松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作,再怎么作也作不死,就算真的搞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回过头来还能慢慢解决。
再说了,搞出来问题又能怎么样?朱劲松也完全可以把风险通过小破锅转嫁到欧罗巴,就算转嫁不出去,顶多也就是一道罪己诏的事儿。
就像刘野猪一样,这哥们也是往死里折腾,眼看着都要折腾到天下大乱了,最后不照样通过罪己诏的方式把问题给解决了。
当然,罪己诏这个东西是把双刃剑,能不用的时候还是不要用,毕竟崇祯皇帝也曾经下过十几道罪己诏,最后照样挂到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树上去了。
想了想,朱劲松干脆又想出来一个新的玩法。
朱劲松曲起手指,一边慢慢敲着桌子,一边慢慢说道:“回头让翰林院和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互相配合着,按照现行的《大明律》重新做一份《洪武大诰》,将之全部改为白话。”
“朕也不要求你们把所有的律令都通过《洪武大诰》来解释一遍,但是朕要伱们把《户律》相关的内容,还有跟对付贪官们相关的律令都以故事的形式给收集进去。”
听到朱劲松这么说,曾诚大概就知道朱劲松的玩法了,而且曾诚的心里很清楚,这种玩法有很大的可能会成功。
说白了,朱劲松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强百姓的私权,加强百姓对官府的监督作用。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前提就是百姓得识字,这一点也恰好是洪武皇帝时期没能做到的,因为洪武皇帝时期的百姓,识字率简直低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就算洪武皇帝弄出了《洪武大诰》,也能强制让百姓收藏起来,顶多就是让人宣讲宣讲,百姓们就算自己想看也根本就看不了。
然而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从他老人家占据了孟良崮开始,就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广建社学,甚至还招募了一大批考不中功名的先生,让他们想办法去扫盲。
如果能够认识五百个常用汉字就算是识字的话,那么大明百姓的识字率就已经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高到了一个堪称离谱的地步——虽然不能说是百分百的识字率,但是百分之三十左右肯定是没问题。
虽说认识汉字和能够写出来汉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再把识字的门槛提高到一千个汉字,那么大明现在的识字率就会变得特别低,甚至有可能会从百分之五十陡降到百分之十左右,想要恢复到大明时期巅峰的百分之四十,可能还得花上一代人的时间。
但是,哪怕是百分之十,也是一个很可怕的比例了——大清的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