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别说什么法理不外乎人情,既然不在乎法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情可以谈。
顺便还能给天底下其他的官员提个醒,省得某些没有逼数的混账东西们再犯下同样的毛病。
官老爷们,都是欠管教的。
尤其是随着罗芳伯和江戊伯的到来,兰芳的彻底内附已成定局,大明将来肯定要往兰芳布政使司那里派遣一部分官员,而兰芳那里孤悬海外,又是上好的港口,不提前给这些官老爷们打好预防针,只怕他们真有本事把兰芳变成第二个交趾。
当然,对于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来说,许振东这点屁事儿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大事儿,真正让朱劲松比较头疼的反而是兰芳内附的事儿。
朱劲松倒不是担心罗芳伯会因为许振东之事影响内附,而是头疼整个兰芳和旧港的情况。
兰芳有港口,而旧港那边做为郑和下西洋时的大型补给基地,也拥有着极为优良的港口。
现在兰芳归了大明,大明当然要好好开发兰芳的港口。
那么问题来了。
以后收回了旧港宣慰司并且改为旧港布政使司之后,旧港的港口该怎么办?
废弃掉,那肯定不可能,大力发展,又容易跟兰芳的港口互相冲突。
老话说的好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大明不可能因为兰芳的港口就废掉旧港的港口,同样也不可能因为旧港的港口而废掉兰芳的港口。
如此一来,旧港和兰芳的港口就必须各有侧重,最好能够形成互补。
除了港口的问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很让人头疼——无论是兰芳还是旧港,两边都有大量的土著居民。
旧港那边怎么样还不好说,但是兰芳的土著居民……
就是后来的印猴。
要说朱劲松能接受印猴成为大明百姓,那简直比麻子哥出身正蓝旗还要扯蛋。
所以朱劲松就寻思着该怎么样才能只要地而不要猴。
得想一个靠谱的说辞或者方法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摆在朱劲松的眼前。
琉球王尚灏也想着内附。
这事儿还得从尚宁王说起。
自从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第七代国王尚宁王被迫与萨摩签订《掟十五条》之后,琉球就处于“明日(萨摩藩)两属”的状态。
万历四十一年,尚宁王更是被迫将奄美诸岛割让给萨摩藩。
问题是萨摩只得到了琉球的人,但是没能得到琉球的心。
包括被诸多倭国学者所说的,古代琉球大部分人都学习使用倭国文字这一点,就是实实在在的扯犊子。
曾随郑和下西洋担任通事教谕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记载:陪臣子弟与凡民之俊秀者,则令习读中国书,以储他日长史、通事之用;其余,但从倭僧学书番字而已。
翻译过来就是只有琉球的贵族和特别优秀的百姓才有资格学习汉语汉字,留着以后做炒官员储备,剩下的普通百姓没有资格学习汉语汉字,只能跟着倭僧学习倭文。
琉球尚氏一直想着寻求大明爸爸的帮助,只是万历后期,三大征几乎打空了整个国库,再加上不断发生的天灾人祸以及辽东建虏,大明也只能选择了漠视。
及至大明凉凉,琉球又一心想要寻思大清的帮助,而大清是个什么鸟样自然不必多说,哪怕是最为强横的那几年,大清也从来没在乎过琉球的死活,只是笑纳了琉球的贡品,对于帮助琉球复国之事只字不提。
而在朱劲松干掉了大清之后,原本都已经快要绝望的琉球王尚灏却是看到了希望。
大明爸爸又支棱起来了!
可惜的是,当尚灏想着赶紧派人来大明朝贡,并且请求大明爸爸帮着自己复国时,萨摩却又把尚灏等琉球王室都给强制迁到了萨摩藩。
直到大明跟倭国签订了《明日友好七条》。
《明日友好七条》签订之后,现任德川幕府的话德川家齐就和现任倭国添黄兼仁达成了一致,决定把萨摩弄成秋田。
德川家齐和添黄兼仁以幕府和添皇的名义,把萨摩藩岛津氏从九州岛移封到了虾夷岛那边。
被萨摩看管起来的琉球王尚灏自然也被释放。
德川家齐又不傻,既然已经决定要向大明称藩以换取倭国生存下去的机会,自然就犯不了为了琉球而激怒大明爸爸。
然后,尚灏就赶紧派人跑来了大明,打算寻求彻底内附——外藩终究还是不够稳当,说不定哪天再被人给欺负了呢?
还是赖在大明爸爸家里更安全!
然后,就轮到朱劲松开始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