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上虽然叫做大集,但是卖东西的人大多数都是周边的村民。
也许是几十个鸡蛋,也许是自家做的糍粑或者是米线之类的,还有街上一些卖的是家里的菜,或者养的鸡,养的鸭。
自家织的土布,还有一些针头线脑。
看着似乎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实际上很单调。
一些卖小吃的也有,但是很明显能看出来,也就是赶集的时候才能出现。
即使是围在摊位跟前的人们,也是小心翼翼地计算着自己手里的钱。很多人都咬咬牙转身离开。
很明显人们手里的钱不足以支撑人们的消费。
在大集的这条街上,旁边的屋舍里有供销社,还有信用社,还有一些其他的厂子。
非常简陋,如果不看门口的招牌,大概都不会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
摆着的已经不是那些村民们能拿出来的针头巴脑。
反而是一些制作的比较有特色的手工艺品。
当然,大多数都是石头材质用品。
石头雕的石狮子,石板,还有盖房子的石砖。
而且蹲在这里看货的人们很明显和那些赶集的村民完全不同。
这些人身上穿着的确良的衬衣,甚至有人脚上穿着皮鞋,戴着眼镜,手里夹着黑色的皮包,蹲一下交谈的时候能够看到手腕上露出的表。
光是看着架势就能知道这些人出身不凡,而且绝对不是小地方出来的。
冯慧珍只不过在旁边站了一会儿,从他们的交谈中就能听出来,这些人应该是来自南方的一些大的城市。
“同志,你这些石材难道不能做一些其他的东西吗?”
“比如说石桌,石椅有创意性的东西。”
“同志,你也知道石桌石椅我们肯定能做,但是一般需要石桌石椅的大多数都是公园,进货量不多,运输也比较困难,当地可以解决的,基本上不跑到我们这里来。
您别看我们做的这些东西花样不多,可是价格便宜。您看看这个石板铺路的话多好,我们县城里青石板的路,您走在上面感觉要比那些路可强多了,又干净又整洁。”
“这都是手工打磨出来的。”
冯慧珍凑过去看了一眼石板,的确是石板和脚下的青石板没有区别。
但是的确是做工粗糙,还打磨,就这样的石板也就只能铺路。
看到看货的这些人眉头皱起,很多人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显然是没看上。
急得卖货的老板在那里连连拉着人家介绍,可惜很多人都转身离开。
冯慧珍心里一动,附近村子只能种地的话,这个地方肯定条件不行。
但凡可以也能借鉴一下,都能用化肥,用各种机械设备,让人们增产,吃饱肚子。
这个地方肯定不行。地理环境已经限制,除非可以靠山吃山。
这里靠山吃山只能是做这种石料。
杨家老大,老二一路上已经跟冯慧珍介绍他们附近唯一出产的特色就是这山上的大青石。
可是就像这种石料厂提供的这些东西来说,吸引不了外地的客商。
显然也是这里发展不起来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