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姜维预感到北伐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他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种局面。
经过和众位将领探讨了一番出兵的战略战术后,姜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在给刘禅写的出兵请示报告中提出:“趁魏国内部大乱,集中中央军第一兵团、第三兵团、第四兵团,共计六万兵马,对魏国进行一次摧毁性打击。”
二
此时,蜀国上下对北伐的态度开始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苗头,这让刘禅也是十分的焦虑。姜维的出兵报告,好像是给刘禅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为之一震。
自从司马懿杀了曹爽,执掌大权后,魏国的上层极端不稳。
司马懿死后,魏国一年之内,连续两次出现了企图推翻司马师的大规模的朝变事件。
司马师虽死了,司马昭又执掌大权,魏国很大一部分的上层遭到了清洗,让国政和民心都出现了一定的危机,这对蜀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刘禅马上批准了姜维的出兵报告。同时,命令中央军第四兵团司令张表,率全军人马自成都开拔,屯驻武都,准备北伐。
刘禅批准了姜维的出兵报告并按姜维的报告增派张表的第四兵团开到了武都,这让姜维心中的压力顿时减去了一半。
他马上与三个兵团司令仔细地敲定了一下作战方案,然后起兵北上。
三
这时的雍凉地区,在人事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中兵团的司令郭淮病死了,陈泰接替郭淮升为关中兵团司令。空降江夏市长王经接替陈泰为雍州省长。率雍州地方武装屯驻早已被姜维搬空了的狄道城。
王经一到雍州地区,接受了徐质惨败的教训,凡与蜀国的接壤之地,都加强了侦察防犯的力度。所以,姜维的大军一动,王经就得到信息。
四
王经听说蜀军还是走的羌中一线,而且出兵的数量达到五六万人马。他判断蜀军很可能要对多个目标进攻,就对着地图仔细地分析。认为蜀军进的目标可能是祁山、石营、金城。
于是,王经火速派人向陈泰报告说:“蜀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进攻,建议调凉州地方军增援金城;关中军团增援上邽;王经率雍州地方保安部队增援石营,三路出兵对蜀军分兵迎击。
五
身在陈仓的陈泰接到王经的报告后,如同一口吞下十两米——大吃一惊(斤)。
首先是由于魏国扬州兵团毋丘俭和文钦的叛乱,关中军团抽调了二万兵马增援洛阳,现在他的手下也只有二万人马。
其次,王经的情报说蜀军有五、六万人马,这是近几年蜀军最大的动作。
第三,蜀军的进攻目标不明确。
陈泰不赶贸然行动。他一面火速向洛阳求援,一面带关中军团的两万人马也向上邽方向移动,一来是防止蜀军东进。二来也好及时增援陇右各地区。同时,给王经下达命令说:“蜀国进攻目标虽不明确,但他们的目的就是和我军在平原旷野中争锋,以求速战速决。”
“你应集结雍州各地的地方军,先行进驻狄道,凭借高壁深沟,挫伤敌人的锐气,严防蜀军继续向北进攻金城。”
“待洛阳的援军到后,西由狄道,东由上邽,开始对蜀军进行两路夹击。”
六
王经接到陈泰的命令后,从陇右各地抽调了两万地方部队,赶往狄道。
同时,派出几个小组,向西、向东南纵深百余里侦察蜀军的动向。
不久,向西一组的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蜀军进军直枹罕后,开始转头向东,奔狄道方向而来。
王经确定了蜀军的动向后,他认为陈泰命令坚守狄道城的战术有些保守。
所以,他把手下的兵马分成了三部分,
留七千人守狄道城,作为第三道防线。
派出七千兵马在狄道城以北洮河上游的故关,设下第一道防线。
另派出七千兵马,由王经亲自带队,渡过洮河,在狄道城以西的河对岸设阵,作为第二道防线。
三道防线形成“品”字形,即可独立开战,又能相互支援,王经居中,他心中暗自得意自己的防线可谓是固若金汤。
七
姜维原本打算直奔金城,去打击远离魏国的凉州一带。
当走到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之时,他的侦察人员前来报告说:“新上任的雍州省长王经调各地方旅约二万人马,集中于狄道城。”
姜维突然改变了主意,要对狄道城来个围点打援。命令大军不再北进,而是向东奔狄道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