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吕乂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精明干练,上上下下无不佩服。
但是,吕乂却不适合与上层人物打交道。他体恤下属,爱护百姓,可对官场上的人却是不屑一顾,不留情面,不讲私情。对背景深厚的官员非常冷淡,喜欢结交重用那些贫寒出身的下属。
所以,吕乂在平民百姓眼里,是一等一的好官,但却遭到上层的病垢。
八
吕乂死后,刘禅与费祎沟通后,任命:
陈祗接替吕乂为中央秘书长。
诸葛瞻接替陈祗为内务部长。
张表接替病逝的马忠为南中战区司令。
实行大赦天下。
这也是诸葛亮死后第六次大赦天下。
费祎又向刘禅建议,把北伐军的指挥中心从涪县迁往汉寿(现在广元市利州区)。
九
汉寿原来叫葭萌。当年,刘备就是从葭萌出剑门关,一鼓作气攻取成都,建立了大汉蜀国。此后,刘备为葭萌更名为汉寿,取"汉祚永寿"之意。
汉寿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汉中比做成都的护城河,涪县是进入成都的大门,那么,汉寿就是成都的城墙。
从汉中到成都,中间是隔着横断山和大巴山两大山脉。而在两大山脉中间有一条山涧,弯弯曲曲长达一千多华里通往涪县,这条路叫金牛道。汉寿正处于金牛道上。
当年,诸葛亮就在这里,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剑门关,成为扼守金牛道的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通过了剑门关,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成都。
诸葛亮把总指挥部设在汉中,是为了向北进攻;蒋琓把指挥部设在涪城,是为了向东或向西北进攻。费祎要把北伐的总指挥部设在汉寿,重点是加强防守;其次,汉寿与汉中、武都形成了一个“品”字形防线,汉寿据中,可以随时增援东北面的汉中和西北面的武都。
十
此时,三国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魏国的司马懿死了,接替司马懿的是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着魏国的朝政大权。
而司马师比司马懿更胜一筹,让蜀国再次面临着一个更疯狂的对手。
吴国的孙权也死了,孙权是蜀吴联盟的关键人物。没有了孙权,蜀吴的联盟就面临危机。
蜀国被刘禅誉为平安三侯的王平、邓芝、马忠也先后病故,蜀国也出现了武将的危机。
鉴于这种情况,费祎调整防御措施也是非常明智之举。
刘禅同意了费祎战略调整的方案,并命令费祎在汉寿城建立大将军府,加强对全国军政事务的集中统调,命令中央军第一军团从涪城移防,屯驻汉寿。
接着,刘禅又下令:大赦天下。
这也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的第六次大赦天下。
费祎又对近期的一些工作向刘禅汇报后,带着新任命的中央军第一兵团副司令郭修和刚从南中调回成都的张嶷一同前往汉寿。
十一
张嶷在南中一干就是十五年,无论是工作业绩还是在民众中的威望,都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张嶷曾得过严重的风湿骨病,当时卧床不起。还是汶山请市长何祗出巨资为他治好了病。到南中后,由于不适当地潮湿气候,旧病复发了。
张嶷只好向中央打了报告,要求调往干燥地区工作。刘禅了解到张嶷的身体状况,就准备调张嶷到汉中。
听说张嶷要调离南中,很多当地彝人都哭泣着挽留他。
当张嶷路过旄牛县时,当地彝人首领襁负早早地等在了路旁,他要亲自互送张嶷回京。
张嶷一路走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张嶷劝大家回去,可大家却是依依不舍,更有一些人坚决表示要追随张嶷征战沙场。
快到成都了,张嶷诚心诚意的劝回了送他的人群,剩下了一百多人,张嶷就把他们编入了自己的随同卫队之中。
张嶷到京后,刘禅任命张嶷接替王平任无当飞军旅旅长,晋升为三级中将,随费祎一起到汉寿上任。
十二
费祎有三大特长,善谈、豪饮、爱交朋友。
聊起天来,说古论今,滔滔不绝,没头没了;喝起酒来,推杯换盏,畅饮不醉;与人交往,无论是三教九流,都能谈得来,不管性格讷敏温暴,总能友好交往。
在赶往汉寿的路上,费祎了解到郭修无论是功绩还是德行,在西平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所以,话题多了起来,和郭修一路上有说有笑,越说越投击,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己,无话不谈。
张嶷在一旁也不插话,黙黙地为郭修相起了面。
他发现郭修虽然你有来言他有去语地侃侃而谈,两只眼睛却不时的表露出狡诈和敌意的余光。
张嶷开始怀疑起郭修投降的诚意了。
他趁郭淮不在场时,悄悄地对费祎说:“东汉王朝的大将军岑彭,就是因为轻信投降之人,丧失了警惕性,被刺客杀害。现如今你是大将军,位尊权重。只有棉花没有布——不得不防(纺)啊!”
十三
张嶷的一番提醒,并没有引起费祎的警惕,结果,悲剧终于被张嶷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