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蜀地,就好像是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的光亮。”
“魏国如日中天,光芒万丈。你若倒戈卸甲,归顺来降,我保你高官任做,骏马任骑,要房有房,要地有地!”
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一指鲜于辅,说:“如果曹氏真像你说的那样好,我去魏国恐怕要比你早多啦!官也要比你的大多啦!”
“我原本看透了世俗的名利地位,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躬耕于南阳,谈笑于田野。”
“但是,奸臣当道,我主刘备一心匡扶汉室,这让我不得不挻身而出。”
“首先是要替天行道,铲除汉室奸逆。”
“其次是不辜负先帝的知遇之恩,愿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不图升官发财,我的一生也许并不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我的一生一定是充实而精彩的。”
是啊!如果把三国时期比作一部漫长的舞台剧,诸葛亮才是这部戏真正的主角吧。
八
鲜于辅见劝不动诸葛亮,摇了摇头,叹着气说:“先生曾预言,拥有荆、益二州,可取胜天下。”
“如今,荆州已失。蜀地毕竟是西南一隅,其人力物力有限。不要说攻克中原的魏国,恐怕连东吴都奈何不得。这是养着公鸡等下蛋——明之不可为而为之。枉废了葛公您天赐的一肚子奇谋啊!”
诸葛亮知道鲜于辅已无话可说了,加重了语气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就是天意。”
“赢也好、输也罢,也许我们都看不到。但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我诸葛亮一生的志向,到死也不会改变。”
“历史早已证明,国家是不能随便窃取的。现在,曹丕骄奢淫逸,又篡夺了汉朝天下,正人君子绝不会这么做。”
“即便你们几个玩命的诡辩,说得天花乱坠、滔滔不绝,只能是白白浪费唾液和笔墨而已!”
“那些写书劝降我的人,都是一大把年龄的人了,做事还不懂得对错,却顺从贼子之意。就像当年陈崇、孙竦(音耸)称赞王莽篡汉一样,讨好盗贼,结果没一个得到好的下场!”
“我也为你鲜于将军感到可悲!你身为汉臣,先是鼓动曹操称魏王,又攒弄曹丕篡位,这是与贼为伍,为虎作帐啊!”
“可惜当初那位为报自己主人刘虞的知遇之恩,与杀主仇人公孙瓒血战到底的鲜于辅,成了一个认贼作父的跳梁小丑,可悲啊,可悲!”
鲜于辅的劝降,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九
送走了鲜于辅,诸葛亮一分钟也不想再耽误了,他开始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把舌战鲜于辅的内容,整理在一起,写成一篇向世人宣告蜀国决心的公开信,取名叫《正议》。
诸葛亮在公开信中一针见血的指出:没有仁德的人,即使是打着帝王的称号,力量再强大,也会被历史所淘汰。
接着,他又用犀利的语言,痛骂了那些在暗中搞劝降的人们的厚颜无耻和趋炎附势。
回头又正告魏国:蜀国十几万壮士,早以做好了勇于牺牲的准备,随时出击要替天行道。
最后,诸葛亮向全天下郑重宣告: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是蜀汉的立国之根本,也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战斗大旗。为蜀国确立“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国策发出了预言。
这篇公开信,大义凛然、气势恢宏。即鞭挞了魏国提出的投降的建议,也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了蜀国要“替天行道,讨伐有罪之人”的政治主张。
十
诸葛亮写完了《正议》,让秘书们誊写了几百份,除下发到各政府部门,还在成都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广而告之。
一是让魏国清楚蜀国与它誓不两立的决心。
二是向东吴传递一个信息,蜀国是吴国最可依赖的盟友。
第三就是统一蜀国上下思想,坚定必胜的信心。
诸葛亮一番舌战,让鲜于辅灰溜溜的滚回了魏国。一篇《正议》,向世人表明了蜀国的决心,完成了对魏国的反击。
十一
这时,邓芝前来和诸葛亮先别,要去出使东吴。
邓芝是诸葛亮选定的出使东吴的大使。
当初,为派谁出使东吴,诸葛亮还真琢磨了一阵子。
正当诸葛亮反复推敲,拿不准人选的时候,邓芝找到诸葛亮,说:“国家暂时遇到了困难,年幼的陛下又登基不久,恢复国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为防备曹魏趁火打劫,稳住东吴是当务之急啊!”
邓芝一席话,让诸葛亮眼前一亮,心想:“这不就是我想找的人吗?”
诸葛亮冲邓芝笑着回答:“我正琢磨派谁去见孙权呢?现在我终于想起了一个人。”
邓芝问:“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