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雄就拿筷子夹了菜吃了几口,点点头道:“以前不觉得,现在觉得这种小店好不卫生!”
“是啊,真不知道我以前是怎么下肚的!”胡须勇也拿起来筷子夹了口菜塞进嘴里。
“以前穷嘛,能吃饱肚子就OK,现在经济上去了,大家都有钱了,除了能吃饱,也开始挑剔了。”
大声雄和胡须勇似懂非懂,却又觉得石志坚说的很有道理。
“民以食为天,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人们将会对饮食越来越看重,所以餐饮业发展是最有前景的!”
大声雄和胡须勇似乎嗅到点什么,互相看一眼,忙看向石志坚侧耳倾听。
今天工厂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泡面滞销,这让很多人开始担心工厂以后的前景。
“阿雄,平时你最喜欢吃什么?”
“叉烧,烧鹅腿咯!”
“阿勇你呢?”
“当然是去九龙城打边炉,吃狗肉咯!”
“打边炉?不过吃狗肉太单一了!”石志坚眯起眼睛,想起了上次和雷洛在九龙城寨打边炉的事儿。
“如果有一家很卫生,服务又很好,鲍鱼,生蚝,扇贝各种海鲜任意挑选的海鲜火锅店,你们会去吗?”
“呃,海鲜火锅?”
“是的,就是那种拥有各种口味的底料,可以烹煮各种特色的锅底,比如说微辣,麻辣,还有清真,海鲜,肥牛,肥羊之类的,你们会选择吗?”
石志坚之前偷偷研发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火锅底料,上次雷洛品尝的就是石志坚新近研发出来的海鲜火锅。
实际上,这个年代的香港根本还没有自选火锅的概念,准确地说,当地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锅!
从历史上看,虽然火锅很早就开始流行,唐代的红泥火火炉,宋代的涮肉,清代的千叟宴等等,可是让火锅真正崛起,成为一种饮食文化,却是在香港的七十年代,大陆的九十年代。
在香港,一直只有很传统的打边炉,很单一地吃狗肉,炖排骨,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火锅这一概念才在香港盛行。
火锅店不需要为了吃饭等很久,东西端上来就可以煮。不需要很好的厨子,只需要一个穿汗衫的切肉大叔和一个长得像包租婆的老板娘就行了。当然也不需要有多么好的环境,桌椅板凳随意一摆,架起来就能吃。
这也方便了很多社团多人聚餐,并且在吃饭时意见发生分歧后,抄起来凳子酒瓶就可以干。打坏了随时可以换一批接着打,打累了坐下来歇会儿,一会儿继续。
火锅是一种粗犷的饮食文化,大家一锅吃,没有挑剔,没有精致,只有热闹和丰富的味道,所以火锅文化是大众文化,码头文化,江湖文化。
对于高尚的文化,大声雄和胡须勇不懂,但这种简明易懂的“火锅文化”却正中下怀,以至于等到石志坚稍微做了解释,说那些海鲜都超便宜,一个锅底可以很多人一起吃,两人顿时双眼发光,跟灯泡一样亮了起来。
“坚哥,你这个主意很棒!火锅!我最钟意火锅了!”胡须勇拍手赞道。
“是啊,这火锅又不需要太多人手,自己可以动手做,实在太棒了!想一想就很爽!”大声雄高兴得直接跳了起来。
即使大声雄不具备什么生意头脑,可是听到石志坚这个新鲜点子也忍不住激动不已。
旁边人家大声雄手舞足蹈,还以为他发癫,全都拉开椅子离他远远的。
石志坚见大声雄激动不已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拿起啤酒递给大声雄:“收声啦,饮酒先!不要一惊一乍!”
被石志坚这么一批评,大声雄忙捂住嘴巴,小心翼翼拉了椅子坐下,却还是忍不住说了句:“坚哥,你这火锅叫乜名字?”
胡须勇也立马好奇地看向石志坚。
石志坚拿筷子夹一粒花生米,嗖,丢进嘴巴:“海里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