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国的根本还是以华人为主的骑兵团,做出扩军决定后,骑兵总数将达到7000以上,其中6000余名骑兵位于丹佛前线,华人数量占据9成以上。
全国上下14万左右人口,总兵力达到1.43万人,若加上为战争服务的后勤和工厂以及农庄人口,约占大唐王国一半甚至6成,差不多是动员的极限力量了。
说到底,还是人口太少了。
李察扩军决定下达之后,圣弗朗西斯科和洛杉矶很快从刚刚抵达北美的华人新移民中,挑选精壮约5500余人强募入伍。
因此,并没有对大唐王国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
经过初期20天军训之后,这5500名新兵中的4500人便踏上了前往丹佛的漫漫征程。
在抵达里奥南兰要塞之后,其中的500名新兵作为补充兵,用于巩固里奥南兰要塞防御力量。
剩下的4000名新兵继续北上,于10月底抵达丹佛,短暂休整之后,便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中。
11月11日,长达3.3公里的防御城墙全面建成,防御城墙高3.6米,宽3.8米,外侧有坚固的岩石混凝土墙构成,覆盖钢筋网用水泥抹平,能够承受30磅野战火炮正面轰击。
11月19日
距离丹佛要在53公里的印第安山谷中,丹佛地区的第1座水泥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里原是清剿的某个印第安部落老巢,因此得名。
该山谷处于两山夹峙之中,一条河流从山中流出,地形隐蔽而险要,因此成为重要的水泥厂选址。
同样坐落于此的还有砖窑厂,瓷器窑,一家钢铁厂,一家食品加工厂,一家面粉厂,一家榨油磨坊等,都在陆续的建设中。
下一步
等到水泥厂建设完毕之后,将会在印第安山谷口修建防御性的要塞墙,作为丹佛要塞的后勤重地,具备较强的自我防御性能。
11月28日
樱桃堡外围防御墙和炮台率先建成,周长520米乘366米,范围约1.6平方公里,岩石砌筑的要塞城墙高4.5米,配置一座凸起半圆形炮台,由于濒临樱桃溪边,所以称之为“樱桃堡”。
12月7日
樱桃溪上游新开垦的七千英亩土地麦浪滚滚,种植的燕麦,甜菜和土豆迎来了丰收时节。
从樱桃溪上游到丹佛城堡之间的40多公里道路上,一千多辆大车往来不断,满载着收获驶往仓库区,将大大小小的粮仓全都堆满。
丹佛城内人潮如涌,人人脸上都挂满着喜悦的神色。
此时的丹佛人口已经达到3.9万余人,这其中,白人和印第安苦役犯约1.9万人,驻军骑兵六千人,火枪兵四千人,还有近万名华工和印第安妇女。
主堡和樱桃堡内城市街道已见雏形,城堡内挖掘了四通八达的下水道,街面铺砌石板,临街的两~三层砖石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
银行,邮局,酒馆饭店、杂货铺、粮油铺、医馆、布庄、青楼妓療中文招牌纷纷悬挂起来,生意一家赛一家的火爆。
农业的丰收,预示着笼罩丹佛城粮食紧缺的阴影就此消散,这是最大的喜讯。
从此以后
丹佛将有足够的粮食供应,而且还可以酿酒,扩大家禽、家畜饲养规模,提供丰富的肉蛋奶供应,在实现自给自己的同时,有能力支援周边的城镇建设。
首先,就是支援印第安山谷的建设。
12月12日
丹佛主堡外围防御墙和两座强大的炮台落成,意味着要塞第1阶段建设工程全面完工。
12月27日
在6700余名印第安苦役犯近三个月艰苦劳作下,环丹佛护城河,护城壕和两座石桥建成,极大的完善了丹佛要塞的防御体系。
护城河宽约8.6~9米,深约4米,河岸两侧砌筑垂直岩石护坡,临近要塞一侧,用岩石砌筑高约1.3米护墙。
战斗时
火枪兵可以出城作战,依托护城壕对敌实施排枪打击,配合城墙上的己方守军形成上下两道交错密集火力,予敌重大杀伤。
护城河上修筑了三座石桥,两座窄桥均可容纳一辆四轮马车通行,分别通向丹佛主堡和樱桃堡。
这两座石桥中间设置吊桥,通过绞盘控制,在敌人来袭时可以拉起吊桥,隔断对外通行。
中间的一座主石桥宽达5.5米,可以供两辆马车轻松的对向行使,联通两座军事城堡中间的主城墙,是运送物资至沿河仓库区的主通道。
这座石桥的主桥拱长7.2米,是由22根工字型铁板拼接铺成,在战时大军包围可以抽掉,不影响护城河的防御功能。
整个丹佛要塞的防御设计,融合了中西各国一千多年建设防御城堡的精华,可谓是美洲大陆迄今为止最难攻破的大型军事要塞建筑,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