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个地方官员都在张开了嘴向朝廷这边要银子,修路、修河提、修水库、建学校,这些可都是对地方建设有用,又能够让自己腰包迅速鼓起来的好事。
以前朝廷没银子,想要做点这些事情,都只能够以徭役的形式来做,往往事情干不好不说,还要被人骂,钱又捞不到。
所以以前都是比较佛系,征税也没有积极性,做什么重大事情也没有任何的积极性,反正就是混着过就是了,有关系的走动、走动,希望于能够调到更好的地方,更好的衙门去。
现在就不一样了,朝廷有银子了,并且还要大搞基建,各地都在纷纷要钱。
朝廷各部之间也是如此,都纷纷提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计划,工部修路、建桥、修河提、水库之类的就不说了,吏部这边也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涨薪方案,要给朝廷上下的官员涨涨俸禄,一涨就是几倍的涨。
连礼部这边也是提出了要在京城和天津这边建专门的接待各国使臣的驿馆,标准么自然是要参照天津客栈的标准来。
可以说各部都在要银子,至于目的嘛自然都是一样的,先把项目弄起来,有了这些事情,这银子自然而然就可以弄到自己的腰包里面。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顺带着为朝廷,为大明做点实事和好事也是应该的。
总之一句话,上至弘治皇帝,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很高兴,有银子了,很多事情都好办多了。
原先很多反对征税,反对税制改革的官员现在也是一个个都不开口说话了。
刘晋的工作也是充分得到了弘治皇帝和朝野上下的肯定,尽管还是时不时有人会弹劾刘晋,说地方的税务捕快在征税的时候,手段非常的强硬,不交税的人往往会很惨。
不管你是有功名在身的士绅,还是封在地方的王爷,税务捕快都不管,他们只认你有没有交税,没交税就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交完税,什么事情都没有。
现在看到这些烂尾楼的人在哪里不断的哭泣,刘晋的心情一下子就变的很糟糕。
穿越前刘晋就是普通人,知道普通人的艰辛,也是知道房子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都是掏空了几代人的积蓄才能够在城里面买一套房子。
一旦买到了烂尾楼,真的是连哭泣的声音都没有,也没有人会为他们这些人做主。
后世自己管不着,但是现在嘛。
这件事情上,刘晋是管定了。
乘坐四轮马车沿着水泥公路一直往西走。
大明的第一批修建的水泥公路主要是北线和东线,北线这边从京城往西修往山西,再修到陕西去。
出京城没有太远就抵达了正在开始动工修建的水泥马路这里。
弘治皇帝和刘晋下了四轮马车来到水泥马路修建的现场,在原先长长的官道上面,成千上万人在不断的忙碌。
将原先弯弯曲曲的管道给修直,加宽,原先有坡度的地方给整平,于水的地方也是用钢筋混凝土修建桥梁。
整个场面热火朝天,参与修建的人都热情高涨。
沿着官道一直看过去,视野的尽头都能够看到这庞大的队伍。
大明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水泥公路,银子由朝廷国库这边出,地方这边出土地,同时也是出力,以徭役加雇佣的形式来修建水泥马路。
所谓徭役加雇佣也是朝堂之上的一些官员提出来的,这些官员认为,朝廷修路不仅仅利用朝廷,同样也是利于地方,所以地方也必须要出力。
徭役加雇佣,是指地方这边通过徭役的形式征召地方老百姓参与修建水泥公路,但并不是无偿干活,朝廷这边会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但并不会很高。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这样调动地方的修路的积极性,也能够建设朝廷的国库开支。
因为都知道修建水泥公里的好处,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水泥公路所到之处,修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大量的人都积极过来参与修建水泥公路。
水泥公路的修建上面,也是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式,根据规划,各个地方同时开工建设,最终在合并到一起的方案。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将水泥公路给修通,缺点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水泥的需求量会非常大,以至于京津地区的水泥又开始吃紧了,产量都跟不上,水泥的价格也是不断上涨。
“水泥真是一个好东西啊,有了它,天堑变通途啊~”
站在一处山坡上面,弘治皇帝拿着望远镜观看热火朝天的画面,整个人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