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硕被赵正说服了。
尤其在赵正阐述了太平仓如何平抑粮价之后。
今年河陇夏收,粮价跌至十七文一斗。秋收后,粮价再跌,最低已下探至十四文。
若照此以往,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凉州的粮价将创三十年之历史新低,能不能守住十文, 还有待商榷。更何况陇右,那是大唐的粮仓。一旦明年大丰收,粮价之贱可想而知。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粮食价钱不是越低越好。所谓粮贱伤农,自古有之。粮价低意味着农户收入减少,成山的粮食卖不出价, 市面铜钱流通率就低。进而导致税收减少, 造成经济萧条。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平仓之所以取名太平,并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维护太平, 引导太平。
太平仓能吸收滞销粮食,有太平仓在,市面存粮就相对减少。粮价便会回复正常。反之,若是市面上存粮过少,粮价就会过分上扬,此时的太平仓便能及时补充,达到平衡粮价的目的。
以手段调控经济,又能解决粮食调运困难的问题,此一举两得的办法,赵硕怎能不心动?
可是钱从哪来?
都督府年税不过六十万贯,可以说穷得只剩下一堆铜板叮当作响。就算赵硕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也不能一次性到位。
“不急!”赵正摆摆手,笑了笑。毕竟不是做善事,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经济,服务军事。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有些上不得台面的龌龊想法。
反正选址, 设计,建造, 调派守军,任命仓守人事都需要时间。而且河陇下一步的重点是安排从各道招募来的军户,没有过多精力去管太平仓的事,便就拖上一拖,慢慢来。
赵硕见赵正的嘴角带着一抹阴笑,知道他又在想歪什么坏主意了。安郡王走的时候专门找赵硕谈过赵正,言辞之中对赵正非常看中。
他这位王叔阅人无数,经验丰富,一般看不走眼。他说赵正有治国之才,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平凉治理,领军打仗足以以小见大,看得出赵正其人果敢刚毅,有奇策良谋。扩军军策一出,安郡王对赵正便就一锤定音,懂大势,知布局。
只是缺乏了朝堂斗争经验。
不过此憾无解,初生牛犊不畏虎,必须得让他多吃几次亏,以他的天姿, 日后成就定不亚于管乐诸葛。
“元良是说,等明年夏收过后?”
“秋收过后吧!”赵正不知道安郡王是怎么讨论自己的。心里还在暗搓搓地挖河陇农户的墙角。
十文一斗的粮价虽然低,但对于习惯屯粮的河陇农户来说,影响没有说的那么大,而且如今铜钱值钱,相对价值高。
大唐铜币铸造正在逐渐恢复,现阶段仍处在通货紧缩的口子。中原大地的经济复苏需要时间,但河陇的粮价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预计后年,粮价还能掉。
至于能不能掉到盛世时四文一斗这个赵正不敢赌,但到七八文,毫无问题。
一个铜板买一斤粮食还有余。
之后随着经济回暖,粮价会有一波拉升。而后看河陇经济和铜币铸造情况,最后稳定在一个十几文的正常价位。
赵正要帮凉王省钱,就要选一个粮价价位偏低的时候,所以,明年秋收之后最合适。
一个是风险可控,能规避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比如吐蕃忽然要开战,造成河陇粮价大涨。第二也是有一点点私心,若是真的等掉到了七八文时,平凉也会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