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德庆皇帝宣布下朝之际,赵俊臣暗暗想道。
早朝结束之后,百官们就纷纷离开了太和殿,
赵俊臣习惯性的就想要前往午门乘轿去户部衙门办公,但走了几步才反应了过来——他现在已经不再是户部尚书、而是内阁辅臣了,他的办公地点也不再是午门外不远处的户部衙门,也变成了位于紫禁城内部东南角的文渊阁。
想到这里,赵俊臣就变换了脚步方向,转而向着文渊阁的方向走去。
“内阁啊,阁老们辅佐皇帝制定朝廷政策的地方!我从前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权力只是限于财政之一隅,但也是独断乾坤、一言九鼎;现如今变成了内阁辅臣,权力也就扩张到了各方各面,还可以影响到朝廷的决策方向,但办事之际就必须要与那些权臣相互商议着来了……却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样一幅场景。”
暗思之际,赵俊臣的脚步不由是加快了一些。
赵俊臣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固然是不算很好,但他终究是一个年轻人,步伐相较于那些老人要利索轻快许多。
所以,赵俊臣还没走几步,就看到自己前方不远处有几位老臣,正是慢悠悠走向文渊阁的位置。
这几位老者,分别是当今的内阁首辅沈常茂、权倾朝野的阁老周尚景、身为清流领袖的阁老程远道、以及另一位“周党”出身的阁老李和。
若是抛开如今正留在陕甘三边主持军政的阁老梁辅臣,再加上新晋成为内阁辅臣的赵俊臣本人,庙堂里的几位阁老也就全部凑齐了。
见到几位阁老之后,赵俊臣稍稍沉吟了一下,然后就加快了脚步,走到了几位老者的身后,拱手行礼道:“晚辈赵俊臣,见过几位前辈!”
听到赵俊臣的问候,几位阁老纷纷是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赵俊臣。
赵俊臣的态度很是谦逊,继续说道:“从今往后,晚辈就要与几位前辈一同在文华殿内辅佐朝务了,晚辈的威望不足、见识浅薄,今后若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几位前辈不吝指教。”
听着赵俊臣的自谦,再看到赵俊臣的年轻面庞,然后又看到另外几位阁老与自己一般的苍老模样,周尚景、沈常茂等人不由是心生感慨。
他们进入内阁的时候,最年轻也有四五十岁了,哪里像是赵俊臣一般,不过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已是踏上了人臣的顶峰。
尤其是沈常茂,此时不由是心生妒恨之意,只觉得赵俊臣年纪轻轻就与自己一同入阁辅政,权势与功绩也隐隐盖过了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内阁首辅,这就像是嘲讽自己一把年纪全部活到了狗身上一般。
妒贤嫉能,就是形容沈常茂这种人了。
客观而言,赵俊臣重返庙堂之后,显然是有助于沈常茂巩固自己的首辅之位,若不是因为赵俊臣出手解决了河套战事的后勤粮草,又接手了漕运不畅的难题,这些事情发展到最后,都是要由沈常茂背黑锅、担责任,到时候沈常茂就必然是要失势垮台的。
沈常茂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但依然是无法阻止他发自心底的厌恶赵俊臣!
此时,见到赵俊臣的主动问候,沈常茂依然是冷着一张脸,轻轻点头道:“老夫身为当朝首辅,有领导内阁之责,自然会好生指点于你,你初入内阁、尚无建树,今后一段时间就首先以学习为主吧,内阁乃是庙堂之核心所在,你绝不能像是从前一般瞎折腾。”
赵俊臣眼神深处闪过了一丝轻藐,却依然是笑容不变,态度恭谨的点头道:“这是自然!前辈们都是老成谋国的朝廷柱石,晚辈从前的些许成绩也就不算什么了,自然是要趁机多学一点。”
沈常茂碰了一个软钉子,不由是轻哼一声。
另一边,程远道前一天还被赵俊臣刻意讥讽了几句,对于赵俊臣也同样是心存厌恶,冷声道:“只希望你说到做到就好,内阁之运转一向稳定,你最好不要添乱!想要在内阁立足,些许小聪明可是远远不够,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又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身为清流领袖,程远道的脑子里自然是充斥着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这个时候就想要长篇大论的好生教导赵俊臣一番,也趁机报复赵俊臣的此前讥讽。
但就在这个时候,周尚景突然是缓缓开口了。
“各位何不先走一步?老夫有些话想要与赵阁臣在私下里谈一谈!”
……
后续情节没能赶在凌晨之前写完,所以今天只有半章,但明天还会是一个大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