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运镜。构图。
缺一不可。
另外,还有节奏。
一个细节与一个细节的叠加,最后构成整个画面,宛若正在以镜头为画笔进行绘画创作,泼墨挥洒。
陈子洋读不懂那些镜头的灵感,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板一眼地按照计划进行,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
画卷,就这样徐徐铺陈开来。
那些垃圾、那些废墟、那些泥泞、那些色彩……还有,那些穿行其中的身影,每个角落都是一个构图。
尽管身影正在移动,但移动的线条却动态地交织碰撞在一起,演变成为一种创作,仿佛画卷鲜活起来。
陈子洋,聚精会神,明明没有什么剧烈运动,汗水却顺着脖子缓缓滑落,滚烫滚烫,但他依旧专注。
陈子洋,膝盖已经完全打直,保持站立,镜头继续对准雇佣兵脑袋的位置——
此时,雇佣兵倒下,同样的位置已经成为一个空镜,什么都没有。
但没有关系,后期制作会用鲜血盛开为花瓣的画面填充起来,穿过漫天花雨就能够看到进击的死侍。
静止状态。
只有陈子洋和摄影机处于静止状态,其他人依旧在按照计划移动。
这次,陈子洋终于隐隐约约地明白了陆潜所说的“节奏”,什么叫做镜头会呼吸?
因为陈子洋正在呼吸,他的移动、他的停止、他的视线、他的感知,赋予摄像机镜头勃勃的生命力。
通过镜头,他可以看到人物正在交织穿行。
此前,镜头移动,人物也移动,那么呈现出来的相对速度就是眼花缭乱的。
现在,镜头静止,人物依旧在移动,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速度就放慢下来——
有种慢镜头的错觉,甚至能够将人物移动编织起来的网络尽收眼底。
这就是陆潜所说的构图和韵律吗?
但是,不能走神。
即使脑海里灵感迸发,此时也必须保持专注。
陈子洋,屏住呼吸——
镜头,短暂停止。
右侧的雇佣兵倒下之后,这一侧的轴线重心消失,尽管其他雇佣兵依旧在移动,但他们都不是焦点。
左侧的死侍持续前进,从画面远端来到左侧的三分之一黄金分割点,画面构图的重心就悄然完成转移。
耐心,稳定,等待……
意识到死侍“到位”之后,陈子洋开始转动身体,镜头跟随着死侍的前进方向顺时针转移,但转动速度稍稍慢一些,整个节奏落后于死侍,最后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就是死侍以“加速”的姿态冲向画面一分为二的对称中心点。
摄影助理察觉到陈子洋的转移之后,双手扶住陈子洋的腰部,以四分之一拍的速度沿着顺时针转动。
整个画面,就好像画卷卷轴缓缓铺陈开来一般——
死侍前方的景象,正在压缩,蜂拥而上的雇佣兵从不同路线交织前冲,包围死侍。
死侍后方的景象,正在铺陈,然后,就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