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没认出来的,看样子,大概也是影视圈认识。
陈晴这边,包厢内大部分都认识,却也有些生面孔。
冯裤子主动帮忙引荐,众人很快热络地聊起来,蔺曌也在旁边认真倾听。
有一对姓王的兄弟,开了一家名叫华谊的广告公司。
这次是不请自来。
言谈中还说起上午刚刚谈妥了将会参与投资陈大导正在制作的《荆轲刺秦王》。
有一位冯裤子曾经的同事,姓赵,大家昵称大刚子,被引荐担任导演拍摄正在筹备的一部名叫《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电视剧,编剧是在坐另一位姓海的作家,同时这部剧将由冯裤子另外一位前同事刘总的公司制作。
这家公司名叫海润。
还有一位刚刚从京台离职的中年人,似乎提前与陈晴这边有过接触,正在筹备一家名叫光线传媒的电视制作公司。
华谊,海润,光线……
蔺曌想了想,这些名字以前都没听过,看情况,眼前都是些想要进入影视圈的家伙,至于为何对陈晴这么殷勤,大概是为了拉投资吧。
毕竟动不动都是10亿20亿的大项目,稍微漏出些资金,都够这些公司吃撑掉。
“对了,还有,陈总,这是小徐,朔爷的女朋友,她也是北影的高材生,和蒋安琪还是一个班呢,”聊了一会儿,冯裤子又趁机把一个外貌清秀的姑娘引荐给陈晴,说完又对那女孩道:“小徐,给陈总敬一杯酒吧,只要陈总肯照顾一下,能直接把你送好莱坞去。”
那姑娘打量一眼陈晴的表情,端起旁边一杯酒走过来:“陈总,我敬你。”
陈晴丝毫没有拒人之外的意思,反而一副色眯眯女流氓模样,微笑着打量眼前姑娘,随意端起酒杯和她碰了一下,看对方喝完,自己只是送到嘴边抿了一口,笑问道:“你和安琪真是同学?”
“是啊,”现在还只是小徐的老徐恭敬答着,想起蒋安琪此时的风光,看向陈晴的目光又多了几分亮色:“陈总,还请您以后多多照顾。”
“你是朔爷的女朋友,当然要照顾啦,对了,你现在有经纪公司吗?”
老徐摇头:“暂时还没有。”
本来坐在陈晴右手边的凤辣子见两人聊上,很识趣地主动朝旁边让出了一个位置。
陈晴等老徐坐下,说道:“那就和安琪一样签在锦书好了,恰好,海润这边正在筹备的这部电视剧很适合你,就你来当女主角吧。”
老徐丝毫没有拿乔,乖巧地点头道:“好啊,陈总,多谢你了。”
陈晴眉眼弯弯:“叫我陈姐,越看你越喜欢呢,以后有事就来找我。”
“嗯,陈姐。”
包厢内大家都只是看热闹,倒是蔺曌发现陈晴已经握住了人家小手,有些无语,自己身边这只……真是女的吗,怎么感觉比男人还色的样子?
随口认了个小妹妹,陈晴很快又重新把注意力转向在场诸人。
上次自家老板吩咐过后,这段时间陈晴一直都在国内搜罗各种有潜力的影视制作公司。
昨天的荣信达是第一家。
两位从北影厂离职的女人创建了这家公司,去年制作了第一部曹禺经典话剧改编的电视剧《雷雨》,反响不错,再加上圈子里的一些引荐,很快达成协议。
陈晴从锦书那边《有话好好说》、《康熙微服私访记》和《超级女声》三个项目赚到的利润中抽出了5000万,成立不同的空壳影视投资公司,分别进行投资。
这也是为了避免一堆影视公司稍稍往上一查都是一个东家,不好看。
荣信达的注资规模是600万,获得60%股份,荣信达另外几位股东在锦书这边引荐下贷款400万入股,总计1000万,接下来将制作两部电视剧。
此外,锦书还与荣信达约定,荣信达不设艺人经纪部门,旗下影视项目必须优先使用锦书经纪公司的签约演员。
现阶段国内影视圈明星的作用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凸显,荣信达因此没有异议,为此还将一个非常看好的女演员转到了锦书经纪公司这边。
女演员名叫周公子。
这也是陈晴与自家老板讨论出来的壁垒策略。
首先,锦书将尽可能发展与国内电视台的关系,在电视剧发行渠道上,形成一道壁垒。
这道壁垒可以帮助各家子公司更好地发行影视剧,同样,一旦发生龃龉,利用锦书的资源人脉,封杀起来也并不困难。
其次,锦书经纪公司将在明星方面,铸造另外一道壁垒。
这次入股的一干影视制作公司,旗下项目都必须优先使用锦书经纪公司旗下一人。
现阶段国内影视产业不成熟,明星作用并不凸显,因此想要达成相关协议并不困难。待到将来,哪怕发现了其中不妥,势力已成的锦书经纪公司也不惧竞争。
再次,海外渠道,这方面主要针对电影项目,相关子公司旗下影片想要进行海外发行,必须通过丹妮莉丝娱乐的全球网络。
这又是一道壁垒。
毕竟现阶段国内做电影,只靠本土市场很难回本,往往需要海外卖片。
最后,其实还有资金壁垒,这个最容易理解。
对于锦书这支嫡系的控制手段,主要就是资金。
就像陈晴这次直接从锦书抽走了大部分盈余资金。必要的时刻,不只是锦书,其他子公司,都可以釜底抽薪。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国内存在外资准入限制的情况下进行的未雨绸缪,核心还是为了确保维斯特洛体系的控制权。
中午的这次饭局,除了意外出现的王氏兄弟,另外的海润和光线,提前都已经有过洽谈,基本会遵照荣信达的模式,区别只是股权不同,其中海润因为有些底子,双方出资比例相同,一对一单独设立的投资公司这边只占50%股份。
50%,这是底线。
毕竟国内私营影视企业都是刚刚起步,维斯特洛体系完全有底气至少确保一半的话语权,再少免谈。
光线则是一穷二白,同样一对一的空壳投资公司持股70%,另外30%的资金也是这边通过贷款形式垫付,还签有对赌条款。同样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两部电视剧,那位从京台离职的王总做好了,才能拿到30%股份,搞砸了,一切成空。
相比海润那边提前几年已经下海的刘总,陈晴其实不太看好光线的这个项目,还是报到自家老板那里,意外得到了批准。
同样也有一些没有被批准。
比如广州一家名叫巨星的公司,老板姓邓,陈晴看来很会折腾的一个家伙,国内不缺制作人才,恰好就缺这种会博眼球搞营销的,可惜自家老板没有同意。
陈晴随后查了查,才发现对方公司在财务方面问题重重,仅仅声势大一些而已。
另外,还有两家敲定将会投资老姜那部《鬼子来了》的公司,一个中博传媒,一个叫华艺,本来也有意与这边合作,同样被自家老板否决。这个陈晴倒是理解,《鬼子来了》不能碰,锦书系一心只娱乐大众,不玩反思,不搞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