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第三周,丹妮莉丝与福克斯合作的《木乃伊》轻松蝉联周票房冠军,上映第二周,因为没有强势新片上映,《木乃伊》的次周跌幅只有34%,再收4193万美元。
上映两周时间,这部目前暑期档最为火爆的重磅炸弹累计票房轻松破亿,达到1亿零547万美元。
榜单第二名还是既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上映第三周,这部基于古典小说改编的现代爱情片再次进账1883万美元,跌幅控制比《木乃伊》更加出色,只有26%。三周时间,制作和宣发总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累计票房达到7574万美元。
截止目前,这部爱情片可谓1996年暑期档最大的黑马。
阿诺·施瓦辛格的《蒸发密令》本周勉强守住了榜单第三名的位置,虽然单周跌幅也收窄至27%,但在开局失利和次周大跌的情况下,《蒸发密令》上映第三周的票房只剩下1298万美元。
累计上映三周,这部烧掉了1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电影北美总票房只有6719万美元。
而且,最让出品方华纳兄弟难受的,还是《蒸发密令》的海外市场表现。
因为在海外同样受到了《木乃伊》、《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影片的冲击,目前三十多个海外票仓陆续开画的情况下,同样三周时间,《蒸发密令》的海外票房还不到5000万美元,各方普遍预测这部超级重磅炸弹的北美与海外票房基本持平,都在8000万美元左右。
全球总票房大概1.6亿。
从前史泰龙、施瓦辛格这些动作明星的海外票房号召力一直很强,哪怕北美不受欢迎,往往也能在海外收回大笔票房实现盈利。这一次,《蒸发密令》没有再实现墙外开花,彻底断了华纳从全球市场找补损失的念想。
相比起来,比《蒸发密令》晚一周上映的《木乃伊》,海外票房却是两周时间轻松实现破亿,这还是在日本、法国等一些大型票仓没有上映的前提下。《木乃伊》的本土票房预期只有1.5亿美元左右,但根据此时表现,影片的海外票房很可能实现华纳对《蒸发密令》的期待,达到本土的两倍,冲击3亿美元高位。
第四名是莱斯利·尼尔森的《终极笑探》,这部中等制作喜剧电影紧随《蒸发密令》,开画首周七天票房1249万美元。
两者只有不到50万美元的票房差距。
而且,《终极笑探》的制作成本为1800万,索尼的宣发费用大概1000万美元左右。
1249万美元的开局,本土应该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莱斯利·尼尔森在海外也算有些票房号召力,肯定还能收回不少,因此这个项目对于出品方索尼来说不算成功,但也不算失败。
只能说不温不火。
第五名是《黑侠》。
这部来自大洋彼岸主演中没有一个西方面孔的港片意外挤掉了上周开局失利的《王牌大贱谍》,占据周票房榜单第五名位置。
首周末三天给出了一个小小惊喜后,《黑侠》的完整首周票房最终达到1038万美元。
相比丹妮莉丝娱乐在制作和宣发上总计500万美元的投入,只是上映一周,发行方就直接收回了成本并开始实现盈利。
其实上映到现在,《黑侠》的媒体口碑一点都不好。
准确来说还有些糟糕。
哪怕在新世界影业的公关运作下,这部电影的媒体综合评分也只有5.3分,并没有达到及格水准。
大部分批评都集中在了影片的故事性弱和画面粗糙两方面。
这两点都是事实。
因为北美上映版本经过了再次剪辑,将港版开头的文字背景简介直接删掉,只留下一个开篇楔子,因此开场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不太愿意动脑筋的观众来说,都不太明白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至于画面粗糙,倒是还算有情可原。
毕竟这部电影折合只有7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如果要拿来和烧掉了1亿美元的《蒸发密令》对比,那太难为人了一些。
不过,虽然口碑差劲,耐不住宣发团队的营销做得太好。
又是杰克·成、昆汀这样的大咖倾力推荐,又是与《蒸发密令》形成对比,网络平台上的讨论更是热闹,总之,该知晓的潜在观众基本上都已经知晓这部影片,不该知道的,也在有意无意之中听到了《黑侠》的名字。
于是纷纷买票进场。
最终结果就是这部事先几乎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港片意外挤入了热门暑期档的周票房前五名。
虽然票房只有1038万美元,但按照1276块银幕计算,《黑侠》开画首周的馆均高达8137美元,完爆第四名《终极笑探》的5466美元馆均数据。
恰好为了给即将上映的《碟中谍2》腾出银幕资源,丹妮莉丝娱乐复活节档期的《神探飞机头2》和《太平间闹鬼事件2》一起在本周下画,让出足够资源给《碟中谍2》的同时,因为《黑侠》的出色表现,新世界影业团队还在一些此前资源比较少的区域额外又为这部电影增加了200多块银幕,使得影片次周银幕数达到1534块。
毕竟超过8000美元的馆均,足够达到增加银幕的标准。
大部分时候,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同样的一部电影。
有人欢喜。
有人愁。
《黑侠》在北美上映的同时,大洋彼岸的香港,这部电影也同时开画,还利用了影片成功挤入北美暑期档这样的宣传噱头热闹地炒作了一番。
只可惜,开画七天,《黑侠》的香港票房只有379万港币。
以这样的开局计算,影片本土总票房很可能只有1000万港币左右,即使当初新世界影业作为合作方承担了2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港方制作公司投入的资金还是达到4500万港币。
本土只收回1000万港币,哪怕东南亚地区的票房是本土的两三倍,最终亏损也可能高达3000万港币。
巨亏啊。
再看北美,首周1038万美元,按照此时港币对美元的7.76左右汇率,一周就收回了折合超过8000万港币的票房。而新世界影业总计只投入了500万美元,一周开始盈利,以后都是盈利。
都是盈利啊。
只是北美院线发行,首周1038万美元,总票房预期相比最初再次提高,预计能到2500万美元左右,按照55%的好莱坞典型分账比例,只是这部分盈利就超过800万美元,折合超过6000万港币。
这还不算欧洲发行收入。
这还不算后续录像带和电视播放收入。
一边是3000万港币亏损,一边是6000万港币的盈利。
而且,根据当初的投资协议,两边利益切分的明明白白。
根本没有找补的可能性。
大洋彼岸某位投资制作《黑侠》的大佬看到这样的亏损收益对比,既有些想要吐血又难以抑制地生出一股想要砍人的冲动:西蒙·维斯特洛,唔好让我喺香港睇到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