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庆忌的十多个儿子,都未尝不可成为储君。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庆忌的儿子们,个顶个的杰出,这难免会让吴国的君臣陷入选择难题。
此时,庆忌见到孙武、伍子胥和伯噽三个大臣还在争论不休,不禁摇摇头。
没完没了!
庆忌旋即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一个名字后,就将白纸塞到锦囊当中。
“寡人属意的储君人选,便在这锦囊当中……”
庆忌又在孙武、伯噽和伍子胥三人身上打量一下,然后缓声道:“二三子,事不宜迟,寡人打算让你们当中的一个,带上锦囊,先一步折返吴国。”
“若寡人不幸身亡,便打开锦囊,向国人宣誓寡人的后继之君!”
“尔等,谁愿往?”
“……”
孙武等三人面面相觑,都没有说话。
即便是一向贪生怕死的伯噽,此时都不想离开庆忌的身边。
君如青山,我如松柏。
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他们君臣四人,相处多年,早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亦君臣,亦知己,亦良师益友。
这种君臣之情,是外人所无法理解的。
他们谁都不愿意在庆忌陷入危难的时刻,远离自己的君王。
“伯噽?”
庆忌看向历史上的那个卖国求荣的大奸臣伯噽。
伯噽低着头道:“大王,臣,愿与大王同生共死!”
“臣愿与大王同生共死!”
就连伯噽都是这样,孙武和伍子胥更是不必赘言。
哪怕是跟着庆忌赴死,他们都不会犹豫片刻。
“唉!”
庆忌长叹一声,不无欣慰的道:“卿等忠心于寡人,爱护寡人,寡人亦深知。”
“然,当此时局,寡人若败于随地,死于随地,不但我吴国的一半精锐之师折损殆尽,就是尔等……”
“你们是我吴国的忠臣良将,还有远在宛县抗战的范蠡。”
“至少,让寡人为我吴国,为我后继之君,为我臣民多留下一个大贤!”
这正是庆忌的良苦用心。
在位十一年,庆忌为吴国招揽了大量的人才,这其中堪称是大贤之人,莫过于被他经常带在身边的孙武、伍子胥、伯噽和范蠡。
当然,在吴国本土治国安邦的计然、文种、孔丘等人,也是难能可贵的贤才。
有了这些人的辅左,只要后继之君不是一头蠢猪,并不刚愎自用,能听得进臣子劝谏的话,一定能保住吴国现有的国力。
“抓阄决定吧。为公平起见,抽到去者离开,留者留下!”
这个时候,庆忌也不想乾纲独断,逼着孙武、伍子胥和伯噽三个人当中的一个当“逃兵”。
因为庆忌知道,这会让他们的良心上过意不去。
于是,庆忌拿着毛笔在纸张上写作,三张纸,都被写下一个字,然后揉成纸团。
“孙武,你是大司马,你先来。”
“诺!”
孙武答应一声,旋即上前随手拿过一颗纸团。
打开一看,上面赫然是一个“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