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看到天气好的时候,华人们在田中辛勤的耕种,在修理自己的房子,而他们除了寻找够吃几日的食物就是躺在竹屋中睡大觉。
进入了南掌之后,太平军对于当地的土人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石达开将这些人组织起来,他们赶着大象帮助天平军在前面开辟道路。
这样前进的大部队就不会再遭遇毒蛇猛兽的袭击。
陈玉成占领琅勃拉邦之后,迅速四处出击,一直打到了南边的万象王国。
在这里他们的还遇到了暹罗的士兵。
原来万象王国投靠了暹罗,成了暹罗的保护国。
不过陈玉成可不会管你是谁?他们太平天国现在可是开了巴格的流浪势力,可不用管外交上的事情。
很快万象就被攻下,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城防工事。
城内的几千暹罗兵也被一并端掉。
在这中南半岛,暹罗和阮朝算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的南掌就是他们的缓冲区。
所以,双方都在南掌培植自己的势力。
不仅仅是南掌地区,那面的真腊也是双方的争夺的对象。
这两个国家明面上都向华夏称藩,但是都想在南边建立自己的大帝国。一个个野心都不小。
在满清时期,他们怎么操作,满清都不会管的,只要按时派人去朝贡觐见就好。
传统的宗藩制度对藩属国的管理太过于宽松。
以至于后来这些藩属国被西洋殖民之后,反过来又向宗主国索要领土。成为了满清领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的诱因。
比如缅甸北部的土司。
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一度恢复了对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
但是随着征缅战事的结束,缅甸备表入贡,清王朝对这些土司旋又不加过问。
“置三司于不问,任缅处置,犹得曰,缅已世世臣服,恭顺无二,养拱诸地虽属缅仍属于我然。”(注:李根源:《永昌府文征》纪载卷25,第12页。)
清政府的这种自己人的观念,在能够维持其藩属体系的条件下,还出现不了多大问题。
但在西方国家频频入侵,清王朝的属国皆被列强吞并后,就难免会造成边界领土的纠纷,并使清政府在与列强谈判时处处陷入被动。
历史上的这种悲剧,今世董书恒不会再让其发生。
我们再说石达开到了琅勃拉邦之后,也被这里的景色给深深的迷住了。
虽然大都是佛寺,这个和他这个拜天帝教的教主身份不符,但是以后这些寺庙也可以成为他们拜天帝教的庙宇呀。
他将手下的队伍,全部安置在了琅勃拉邦的周围,做暂时的休整。
这时一个大和尚找到了他。
这是来谈判的。
石达开知道这南边佛教盛行,包括西边的缅甸和南面的暹罗都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
大和尚这次没有打机锋,他开门见山地跟石达开谈。只要石达开能够保证不破坏佛寺,不影响土人正常的礼佛活动,那么寺庙也会保证配合石达开的统治。
保证不会有土人反抗。
这个大和尚没有说大话,他们真的可以做到这一步。
当然大和尚也做出了威胁,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是石达开能够听的出来。
老和尚的意思是,石达开要是在南掌灭佛,那么缅甸王国还有暹罗王国都会联合起来进攻他们这一支客军。
石达开不傻,这中南半岛就是小乘佛教的老窝。要是真的在这里灭了佛,那么自己真的可能被群殴。
于是双方商量了,石达开的拜天帝教不在土人中传教,佛教也不能去向太平军的部署渗透。
但是,土人必须要接受太平圣国的统治,上交赋税。
因为天气的原因,石达开暂时在琅勃拉邦安置了下来,这里凉爽的气候,以及丰富的物产都吸引着这支迁移的队伍。
不知何时,队伍中开始传开,这里就是大家要寻找的地上天国。
琅勃拉邦的周边确实有很多如同天国的胜景,美丽的瀑布,清澈的泉水,幽静的山谷,蜿蜒的大河,满山的果树,大河里面一网下去就是满网的大鱼。
这个说法真的不是石达开说出去的。
不过他能够猜出来是谁传出去的。
早在太平军离开的北祈的时候,队伍里面就有人反对,这些人资格都不浅,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太平军与复兴军之间的协议。
那时候,这些人就质疑为什么要离开条件那么好的北祈。尤其是北祈距离他们的老家广西又非常的近。
占领那里,以后与复兴军关系缓和了还可以回家探亲。
但是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石达开的手中,他这个人又喜欢一言堂,所以这些声音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没想到,现在到了南掌,这些人不再直接提出建议了,竟然开始鼓动底下的人。
实际上,石达开也很喜欢这个地方,这里是高原气候,比平原地区干燥一些,与云南的环境更像。
这里真的非常的适合人生活。
沿着澜沧江向下游就能够到达陈玉成刚刚占领的万象王国。这条大河纵贯南北。要是定都这里,未必不能够称霸中南半岛。
这种想法一旦在石达开的心中产生就挥之不去。不过石达开到底是年轻,还没有失去锐气。
当即他宣布在这里休整到旱季,也就是说旱季之前他们是不会再动了。
一时之间,底下的人欢欣鼓舞。
石达开见进入旱季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按照这里的气候,还能够种植一季水稻。
于是他又命令手下的队伍,除了一部分常备战斗人员之外,其他的人全部带领土人开垦土地,种植水稻。
这些土人看着这么好的土地,却荒在那里。虽然他们的也种植,但是开发的土地太少,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能够吃饱就行,剩下的土地荒着就荒着呗。
但是天平军底下的将士大都出身贫苦农民,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望是深埋在骨子里的。
于是,这些土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们在太平军过的带领下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以前躺平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这是石达开下达的正常的政令,并没有违背与佛寺的约定。
和尚们非但没有阻止太平军这么做,还会主动劝说土人们服从太平军的命令。
就这样,在琅勃拉邦的周围,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水稻。
这里的土地肥沃,山上的腐殖质,顺着雨水从山上流下,积聚在山谷之中。
让山下的谷地异常的肥沃。
华夏百姓此时对土地的热爱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他们就像是小地主一样,驱使着这些土人不断都开垦土地。
陈玉成一直在南部征伐土邦。缴获了大量的财物,这些财物通过澜沧江被不断地送到了琅勃拉邦。
此时北边与华夏接壤的地方也被太平军拿下。
太平军与复兴军之间的来往被再次打通。通过与云南的边贸,石达开手中的物资越来越丰富。
因为石达开西进了,复兴军对太平轮的军火贸易再次开启。
底下的人的生活也渐渐安稳下来。生活好了之后,这些太平军的下属中想要留下来的声音越加地强烈。
毕竟在这里,他们每一队人都能够驱使一部分的土人劳动。俨然就像是一个小领主一般。这样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就应该算是天国的生活吧。
PS:下午送孩子上补习班,补习班等候区的环境很适合码字。因为今天早上发晚了,下午补个大章。继续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