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六八章 东华城(五千+

第三六八章 东华城(五千+(1 / 2)

后世的华夏历史上记载到:“董书恒用一篇文章号召(忽悠)了数十万华夏青年共赴西域,创造了华夏历史上移民实边的奇迹!”

而写这篇文章的魏玉祥也一举成名,以一个官员身份成为一个思想文化界的名人。

“戍卒精神”被广为传播,成为了历届守边战士的信条。

不仅仅在将士之间,在各行各业之中都开始学习“戍卒精神”。

董书恒将这个学习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他觉得华夏人的生活中需要融入更多的价值观,去丰富华夏精神。

董书恒一直以来做的改革举措,大多在政治上、经济上,像精神层面的改革,却一直没有尝试。

这次的事情,让董书恒认识到了可以从华夏的传统精神中去挖掘出新的东西。

将其总结出来,放入到当前的文化改革上来,也可以推动当前在全国开展的制度改革。

董书恒最近一段时间做的最多不是对新政府的宣传。

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化解土地矛盾上。

华夏古代的封建王朝末期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矛盾问题。

董书恒研究过当前的满清状况,他觉得当前满清的主要矛盾依然还是土地茅盾。

外国势力目前对华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随着华夏政府执政之后,鸦片的输入被堵住,广大的内陆地区也没有开放,沿海的口岸成了仅剩的对外窗口。

所以外国势力目前还没有资格成为华夏的主要矛盾。

华夏国内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土地问题。

因为董书恒的出现,太平天国战争对华夏人口的影响减到了最小。当前华夏的人口依然接近四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满清一朝的耕地面积虽然达到了历史最高,而且高产的新作物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是这都不足以缓解土地的矛盾。

因为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粮食的增产。四亿人口依然大大超过了华夏历史上的任何朝代。

董书恒要想准备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任重而道远。

董书恒没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因为重新分配了土地,他的移民政策就没有办法开展了。但是他出台了限制地租的法令,同时将农税改为征收粮食,在各地设置粮仓。

自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农税开始,百姓的农税改为缴纳银两,这让百姓不得不接受二次剥削,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

现在的华夏政府改革了商业税制,国库的白银大部分都是从商税获取,而且华夏还有很多的国属企业。有很多方式可以将白银回收到政府手中,加上华夏准备推出的货币改革,现在董书恒并不担心没有银子用。

所以,没必要在去从农税上抠。农税改为公粮,也能够将百姓地主手中的余粮集中的政府的手中,让政府掌握更多的资源,去对市场进行调控。

华夏的商税并不比满清高,但是更为细致。满清时的商税制度太过粗糙,而权柄都掌握在地方手中,很容易就会导致官商勾结。普通小商人被克以重税,层层盘剥,但是那些有背景的大商人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偷税漏税。

华夏的商税制度却是纵向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国税。所有税收都归国家所有,地方的财政通过预算从国家获得资金。

得益于完善的银行制度,华夏才能够收回所有的财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时期。

满清时期,要是这么做,光是款项的调拨就可以将朝廷给累垮。

华夏将税收工作委托于财政部下属的税务总局。

税务总局在全国建立一套纵向的税务系统。税务机关的管理完全纵向,跟地方官府没有任何关系。

税务机关甚至有自己的执法机构——税警队。这些税警都是从军队中退伍转业,战斗力一点都不弱。

税务机关统一管理各地的税收工作,但是他们并不管钱,税收统一由复兴银行管理。

与此同时,国属企业的盈利、关税、矿山森林等资源的出让金,国属土地的出让金等都由复兴银行管理。另外复兴银行还负责保管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这构成了华夏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要说现在华夏境内最有钱的是谁?那么非复兴银行莫属了。但是复兴银行并没有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力,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政府机构。

然后,每年的预算出来之后,也由财政部整理出来交由复兴银行,由其统一拨付。复兴银行在各地都有分行。地方政府预算的钱都是从这里出来,包括官员的工资都是从账上划拨到他们各自在商业银行的工资账户。

预算执行监管机构负责跟进这些预算的使用情况。

而且董书恒规定,每个地方的预算必须要在年初的时候,在当地登报或者张榜公布给百姓。

这就最大的程度减少了地方官府贪腐的可能性。

比如地方官府准备今年修建一条道路,政府拨付了多少款项,那么在年初必须要公布出来,希望这条路修成的百姓必然会关注此事。那么地方官府想要偷工减料,将拨付的款项节省下来分掉,那么就要问这些百姓愿不愿意了。

这种预算制度,还可以控制政府的开支,比如我现在手中没有多少钱了,那么就可以提前跟地方上的官府提前打好招呼,大家今年的预算收收紧。

土地方面除了农税改革之外,还有对地主地租的限制,规定了浮动的地租政策。规定公粮全部由土地的所有者上交。公粮的比例的收成的十分之一,每年税务机关会对地方的收成进行评估,确定每亩地所缴纳公粮的数量。

同时新的土地政策还规定地租不得超过三成,除了上交的一成公粮,地主可以留两成的收获。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部临时的法律。这部法律被称为移民方面的《推恩令》。

其中规定,家中有多子者,仅仅可留二子在当地落户,其余诸子必须服从政府移民局的安排,异地安置。

当然这里也有优惠政策,就是政府安置的移民除了安排在华夏的农场工作之外都会分配土地。

普通百姓大都是欢迎的,因为老百姓家中土地少,很多人生的越多越穷,那是因为家中地太少了,不够几个儿子分的。

现在国家帮助其余的儿子自立门户,帮助家族开枝散叶,那是大好事儿啊!

这一政策针对所有人,不仅仅时普通百姓,就连地主也时如此。哪怕是复兴军的官员甚至是董书恒自己都要遵守这个规定。

董书恒不希望华夏的中原地区因为人口过多被继续过度开发,环境逐渐恶劣下去。而周边的地区因为缺少常驻人口而得不到有效的占领。

董书恒在1855年准备迁移的百姓数量将打到五百万人,其中包括因为重建菏泽而迁移到关外的两百万百姓。另外还有一百万人将迁到西域去,充实天山南北的以及巴勒喀什湖地区。

有一百万万人将迁移黑龙和远东地区,还有一百万人分别迁移到南美、北美以及南洋地区。

在55年底前,董书恒将重点加强华夏在南洋地区的农场建设,加强农场的军事实力,让农场向内陆地区扩张。

董书恒已经隐隐察觉到华夏在南洋发展的黄金时期即将要过去了。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英法回过头来必然要遏制华夏在南洋地区的发展。到时候南洋可能就要变成一片战地。

英法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就开始瓜分南洋,英国在马来半岛、婆罗洲,法国在越南。印尼还在荷兰手中,但是荷兰是英国人的小弟。

还有一个没落的西班牙还在菲律宾和南太平洋的岛屿上苦苦地支撑。

董书恒早已经选好了破局的突破口,不过在那之前,必须要让英法承认自己拥有参与海洋争霸的资格。

在欧洲海洋争霸的圈子中,新资格的取得都是通过打败一个老资格列强来获得的。

北美那边的两个点,南美那边的董书同处都还处在低调阶段,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积累人力。

最新小说: 女儿的朋友3 国产电影三级 国产精品导航 国产啪啪视频 爆操美女老师 97国产自拍 亚洲高清自拍 亚洲激情婷婷 美女被男的操 中国老头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