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煐心情不错,主要也是因为好消息还算不少,事情也比较顺利,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在应天府外,大明朝的皇太子再次出宫了。看到了皇太子的仪仗,很多人也都不觉得意外。一个个的不需要觉得新鲜,这也算得上是老朱家的一个传统罢了。
据一些老人说, 孝康皇帝早年间就经常出宫。据说当今的英示皇帝年少时,更是时常出现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或者是街头巷尾的,一个个早就习惯了。
更何况当今皇太子,实际上也是这样。哪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同样有不少人知道。
太上皇经常带着皇太子巡视应天府,这微服私访的事情早就被大明天子玩的再熟悉不过了。
在去往紫金山的路上,一個鲜衣怒马的少年骑着高头大马,“二叔,咱如今可是穿着龙袍。咱曾祖母若是见到了肯定乐意,曾祖早年间就说过,曾祖母就喜欢给咱爹绣龙袍。”
朱允熥也不意外,笑着回答,“你年幼时穿的肚兜,那就是你曾祖母绣的。咱只是听说过,如今传到了你那。你小时候一直穿,穿到了三岁吧。”
“咱爹还有好些个甲胄呢,金甲、银甲都有。”小小朱羡慕不已,说道,“曾祖说了,咱的身子骨还不够高大,等咱长大了一些,那些甲胄都是咱的。”
何止是甲胄都是他的,大明朝的那些个江山社稷也都是小小朱的。
到了孝陵,自然是小小朱带头祭拜。也不能只是说朱允熥的两个侧妃有了子嗣的事情, 也包括需要奏报老朱的两个儿子即将举行加冠礼的事情。
实际上这一次要忌告的, 还有十三岁的老朱第二十四子朱栋、二十五子朱?也需要册封为王。这一下老朱在世的子嗣里头,也就是全都可以册封为王了。
可以说老朱一下子完成了他的‘任务’,这件事情自然也就需要小小朱来出面了。
“曾祖母,咱爹都要把外头给打完了。”跪在碑前,小小朱好似有些郁闷,“这一趟七叔、十二叔他们都想要去高丽开国。咱可怎么办呀,咱还想着要留些好地给咱的皇叔、皇弟,咱爹都要给封完了。”
伤心的小小朱随即一屁股坐下,苦大仇深的说道,“曾祖母,安南那头也没有太多地,南洋那头咱爹的意思是好些个地方就算是拿下来了也不能全都给封出去。”
朱允熥跪在旁边,这个时候他好像也只能是闭嘴了,这些事情轮不上他多嘴。当然对于朱允熥来说,好些个事情也都是不太清楚的。
要说应天府的青楼画舫什么的,朱允熥可以轻松地做到如数家珍。可是要说军国大事,朱允熥自然也就不太清楚了,他听的自然也是比较迷糊, 是真的不会懂这些事情。
小小朱这个皇太子现在还是比较懂事的, 很多的道理他自然也都是比较清楚的。
到底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一起培养的接班人, 一直都是按照皇帝的模式来培养。
不夸张的来说, 小小朱的见识是远超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人。哪怕朱允煐也很清楚,他知道小小朱的资质是比较普通的,但是无数的资源堆着,自然也可以有极大的进步。
这实际上也是和以后差不多,也不是说那些个家世好的那些人都一个个聪颖无比。好些个时候,也都是需要考虑资源,无数资源堆出来的,当然也就是‘精英’了。
朱文埂磨蹭到小小朱跟前,说道,“皇兄,咱以后要当个国君,咱就要高丽,咱也要新罗婢。”
果然是一脉相承啊,朱允熥教出来的儿子,估摸着也是一个纨绔高手呢。这小小年纪的,读书识字是不懂,但是有些事情比起‘出息’的小小朱还要明白。
小小朱也很头疼,说道,“曾祖母听了估摸着高兴,可不能在皇爷爷和皇祖母跟前说。不和你说了,咱还要去东陵。”
小小朱确实是挺忙的,这一次出来不只是要败绩孝陵的马氏,还需要去东陵拜祭大朱和常氏,自然也就需要赶时间了。
在紫金山这边也是比较忙,不过显然也不会让朱允煐太过担心。除了朱允熥之外,朱允煐的三舅、小小朱的三叔,以及小小朱的小妹夫,这也都是跟着出来了,当然除了太子三卫之外,还有三大营的精锐。
哪怕不是全员出动,实际上也出动了不少精锐,更何况紫金山就在应天府眼皮子底下,当然不需要担心太多的事情,这比什么微服私访的安全率还要高不少。
“王大伴,今个你可得告诉咱,陛下心情如何?”作为太孙府出来的旧人,严震直和王承恩关系还算不错,“若是陛下心情好,就去帮着通禀一声。”
王承恩熟练而隐蔽的接过王承恩递来的银票,抱怨着说道,“尚书大人,这就见外了!咱们都是老相识了,不好这样!”
不好这样,那就别收啊。这收下来了还假模假式的说着客气话,谁信呢!
“尚书大人,今个过去倒是赶上了时候。”王承恩露出谄媚的笑容,随即笑着说道,“只是尚书也是知道的,陛下能听逆言,今个就算是坏事,陛下怕是也不会恼。”
严震直一下子开心了,他之所以提前打探消息,自然就是因为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哪怕是出身太孙府,哪怕是英示皇帝的旧人,可是这些年也是害怕帝威越来越重的皇帝而已。
看到严震直过来,朱允煐笑着打趣,“咱的工部尚书,也就是在早朝的时候能见到。这私下里求见,怕是咱的工部学院又是缺了银钱。”
“陛下圣明!”严震直直接跪下,开始大倒苦水,“陛下想来也是知道,学院督建海船,改良颇多福船,可惜此前改建福船翻覆两条。”
朱允煐是真心心情不太好,福船可不是一般的船,造价本身就贵,对于大明的水师也是非常重要。只可惜,这也就是技术进步需要付出的一些代价。
严震直不理会朱允煐的不高兴,继续说道,“陛下,工部学院此前派遣诸多学子、工匠下赴各地卫所,协理各地铸炮。北边重镇、西南边陲,莫要说大城、关隘有着铜炮,县城这两三年,也可以遍布铁炮。”
这不是朱允煐的首创,实际上在洪武朝的时候,其实各地卫所也没少铸造一些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