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下曾经听辽镇的游击说过,一旦发展到了数千人,上万人、乃至数万人大战的时候,我军往往便会自乱阵脚,随后开始溃败。”
说到此处,满桂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而戚金也是紧皱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至于杨涟则是面色不喜,认为必然是将领贪生怕死的缘故。
相较于他们、朱由检十分明白满桂口中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明朝长期处于和蒙古人的治安战,战斗规模维持在双方各自数千人左右,导致了明军对兵团作战不熟悉。
在万人级别和数万人级别的会战中,明军总会输的一塌糊涂。
明末书上明军野战击败清军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努尔哈赤进攻清河所的当天,驰援清河的参将贺世贤就斩首真虏一百五十一颗。
努尔哈赤进攻铁岭时,李如柏的弟弟李如桢更是带着贺世贤等驰援铁岭,斩首真虏一百七十六级。
由此可以看出、明军不是不能打,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小规模冲突。
也就是说,只要明朝那边摆出阵势,聚个上万人、乃至数万人的规模打会战,那就必败无疑。
这种诡异的事,说明明军的组织度已经弱化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说明明军已经快不知道如何指挥八万十万人的大阵仗了。
从战略到后勤,再到整个战役的把控调度,都是一坨浆糊,只有千把人这种连小规模战役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战斗”的情况下,明军才能得胜。
有句话叫“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明军到最后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事。
一旦没有了这种调度能力,那就丝毫发挥不出明朝的战争潜力,最后就成为了历史上如辽事那样的添油战术。
葬送进去十万,再填补十万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补……
明军不能打吗?不一定,但明军没有了靠谱的指挥体系,没有了组织能力,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归根结底,还是老一代能指挥数万人作战的将领纷纷病逝、战死,而新生代的将领没有成长起来,导致辽事败坏。
没有能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名将,那么不管朱由检训练出多少精锐,都只有死在辽东这一条路子。
可只有名将也是不行的,因为历史上明末能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将领也很多。
孙传庭、洪承畴这两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剩下的将领中,没有机会施展,但敢于带兵数千和上万精锐碰撞的还有卢象升、曹变蛟等人。
但如洪承畴指挥的松锦之战一样,即便有着吴三桂、曹变蛟、杨国柱等勇将,却还是因为王朴等猪队友的骚操作宣告失败。
因此、要名将,还要练强军,并且把名将强军都放到一起,明朝才有打出大兵团作战的可能。
但眼下尴尬的就是,上述的众人中,没有一个人成长起来。
眼下朱由检能用的人里,完全没有一个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这就很尴尬了……
“总不能靠我自己上吧……”
朱由检突然心虚起来,毕竟他前世顶多当上一个班长,别说大兵团、就连连排一级都跟他没有关系。
可是想了想、他还真的没有人可以用。
对此、他只能在心底长叹一口气:
“罢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