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这款产品是国内的团队设计的,很多细节的设计上未必符合国外公司的需求,库里安又把产品界面设计外包给talab,并让公关公司来做营销。
在聚会里,就有超过62位创业者当场表态,愿意接受微书,愿意跟紫微星合作。这里面有软银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紫微星国际越来越显赫的名望。
62家公司里,有超过4100名员工。
微书的基础版是每月5.99美元,包年是59.99美元。也就是说,单这一次聚会,周不器就为微书拉来了年收入50万美元的订单。
金额不算多,关键这其中有很多知名企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以后微书再推广的时候,销售就可以说“某某公司和某某公司也用我们的产品”,然后就可以产生连锁反应,一步步地拉升增长曲线。
第二天,周不器见到了袁争,他已经走完了从思科离职的手续。
接下来,就看着紫微星国际的谈判了。
谈的条件好,他就加入。
谈得不好,他就独立创业。
周不器笑着说:“其实你可以两个条件一起选。”
袁争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既加入,也创业?内部创业?”
周不器道:“对,紫微星国际来投入资源、资金和技术团队,你来负责这个项目,拿到10%的股份。”
如果是一般的创业,创始人持有的股份在40%左右是最合适的,创业成功的概率最高。个人持股太高了,团队就会缺乏创业精神,都变成打工仔了,打击积极性;太低了,创始人缺少一言九鼎的决策权,会影响创业公司的选择。
可内部创业不一样,内部创业的逻辑是一个或者几个创业者带着一群打工者去做一件事,创业精神比大公司强,比真正的独立创业公司弱。
很多时候,大公司斥资100亿,用最厉害的技术团队和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去做一个项目,未必能成;一个创业公司只有100万的资金,只有一个相对平庸的团队,反而能打败巨头获得成功。
这其中差着的就是创业精神。
大公司有资金有技术有最好的团队,却缺失了创业激情;创业公司有激情,却缺乏很多硬件条件。
内部创业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折中选项,日企里最流行这一套,很多财团都是不停地内部创业,然后就变成了执掌着数个产业的大型控股公司了。百度推出爱奇艺,企鹅推出阅文,都算是内部创业。
袁争问:“决策权呢?”
“给你。”周不器顿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你直接跟我对接,不需要向任何人负责。如果将来哪天要单独上市了,就用ab股,给你拿a股。”
袁争对这套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既当了老板有了决策权,又能使用紫微星国际的团队、技术和资金,大大降低了创业风险。
周不器笑着说:“你要做的这个产品是云视频会议对吧?”
“对,是要基于云端的产品。”
“微书其实也有云视频的功能,不过功能性没那么强,至少可以给你托个底,你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升级就行了,速度上也快一些。”
周不器已经听说了,facebook已经开发出了一款云视频产品,不过这目前是他们的内部产品,供内部使用。
等内部用得差不多了,产品成熟了,他们肯定会向市场公开。包括谷歌、微软、甲骨文也都盯上了这个赛道。
袁争的这个创业项目,当然是越快做起来越好。
前世他离开思科创业,辛辛苦苦组建团队、寻找资金、做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默默搞了两年多,才终于把产品上线。
这一世背靠着紫微星国际的强大资源,就可以在效率方面大大地提升。
袁争笑着说:“我觉得可以做两个研发中心,一个在硅谷,一个在国内。”
“可以啊,”这对周不器来说就是小事一桩,“硅谷的你自己筹备,国内的我帮你联系。这很好办,如果不是太高端的技术,在国内做研发的成本更低。”
“名字呢?”
“库里安怎么说?”
“他说最好要打上‘ever’的品牌。”
周不器点了点头,“嗯,这是紫微云旗下的系列云端saas产品的统一性品牌,也有助于你打开市场。”
袁争点了点头,“那就ever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