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亩地开始收割了,这次收割的人不是老张和老杜那些人了,是两千多人中推举出来的几十个人。
这次收割的速度更快,脱粒反而慢了一些。
等这一亩地称完以后,一个老者用颤抖的声音声嘶力竭的喊道:“六百三十七斤五两。”
现场再一次爆发惊呼声,跟着就是欢呼声四起。
缘故和尚带着几十个同门师兄弟出马了,每个人拿着一摞子小册子,开始分发新种田法。
“这是张家种田的新方法,委托了弘福寺分发给大家。”那些和尚一边分发一边说着。
现场的人更是激动了,原本大部分人就想着怎么跟张家请教这种田的新办法,谁知道张家就委托弘福寺帮着分发新种田法了。
于是在场的人道谢声不断,更有很多人拿了小册子之后,便到老张那里施礼感谢。
一时间张家的善名便传开了。
还没有到天黑,整个寮方城的人都知道了张家的善举。
“寮方城张家用新种田法种麦三亩,亩产六百二十余斤……。”一份洋洋洒洒的喜报送往了寮州城。
写喜报的是张顾,送喜报的人是马冬,收喜报的人是寮州郡郡守杜友同和郡尉刘长青。
这些事必须要上报,马冬是军政一把抓的都尉,这件事必须由他上报才行。
至于这个喜报上报到郡守和郡尉那里如何处置,那就是郡守他们的事情了。
为了等郡守那边反馈回来消息,张家还特意留了一亩地没有收割,因为郡守那边很有可能会派人来调查一下这事儿是真还是假。
这话是张顾说的,前一世他有过这样的经验。
留下这一亩试验田的目的,就是等着郡守派来的人亲自去收割。
为了此事,老张特意多派了几个人去看着那一亩麦田,免得有人半夜三更去偷着把麦子割了,因为已经有人在谣传张家的麦种好,才会亩产这么高。
果然,七天之后寮州郡郡守就亲自来了,带着百余人一起来的。
见过了老张之后,就带着人去了试验田,然后亲自盯着,让人把那一亩麦子收割了。
称量过后,这一亩麦田的产量是六百一十六斤四两。
这一亩地之所以少了十几斤,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麦田边上被人拔走了太多麦穗,就是张顾过来看的时候,都要顺手拔上几棵。
不过即使是这样,寮州郡郡守杜友同都已经笑得能看到嗓子眼了。
这是什么?这是祥瑞啊,而且是天大的祥瑞。
这要是报到圣京城去,这就是极大的政绩,可以在以前的那些同僚面前好好的露个脸了。
就在当天,杜友同将早就写好的祥瑞折子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了圣京城。
寮州郡出现了新种田法,使亩产翻了一翻,这是什么?这就是政绩,是在他杜友同领导之下才出现的政绩。
一块郡守大人亲自写的牌匾挂在了张家的大门上,牌匾上四个大字:良善人家。
落款是寮州郡郡守杜友同,某年某月某日于寮方城。
为此,老张在寮方城最好的酒楼大摆筵席,感谢郡守大人的奖赏。
而就在郡守杜友同到达寮方城的这一天,张顾已经带着二十辆马车的草木纸和四十余号人离开寮方城五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