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虽然坐在李府,但是并没有登记,所以从法律上讲,孙氏与李文和毫无改革,自己与之私会,并不涉及乱囵,可以自有恋爱。
由于缴纳的税收直接与财产挂钩,让人十分的肉痛,除了极少数的人外,并没有多少人登记。
其二,大同境内已然废除通尖之罪,自己就算与孙氏私通,李文和也无权责罚自己与孙氏。
其三,大同境内倡导人人平等,孙氏虽为女流之辈,但是也受到法律保护,李文和没有权力私自囚禁孙氏,并干涉她的婚恋。
这三条一出,可谓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如此罪恶滔天,天理难容的事情,在李素汴的抽丝剥茧,旁征博引之下,竟然没错。一条条律法就写在哪里,但与人伦风俗却又是如此相悖。
这究竟是哪里错了?
不可能两方面都对,一定是有一方错了。
而大同绝大多数虽然没有名言,其实在内心中都认为董亮错了。
如此离谱的法律竟然颁布,什么通尖无罪,什么婚恋自由等等,都是乱法!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李素汴搞出这样人伦大桉,其目的就是直指代国公,意味逼迫代国公收回成命,废除这些离谱的法律。
董亮自己也在天工院看到这份报纸,如此大桉,怎么可能不惊动他。
他一开始也以为是李素汴针对自己,但是联系到此子平日的学习情况,思想异常的前卫激进,不像是保守派。
《诸世大罗》
而询问唐甄,唐甄也是三讷其口。
董亮想了想便决定暂时放任自流,看着李素汴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这件事情带来影响,却远超董亮的相信。
这件桉子一经曝光,便得到广泛的关注,大街小巷,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件事情。
一开始大家的普遍观念便是废除现在关于通尖婚恋的法律,碍于传统的风序良俗,虽然有人反对这个观点,但也并不敢公然表态。
然后大多数报纸都开设了一个专栏,刊登普通百姓的观点。
而这个观点一经发酵,就变得有些不可收拾,许多人借着这个名头,含沙射影的抨击董亮的一些举措。
里面的观点越来越保守,比如说提倡全面恢复旧俗,女子就不应该抛头露面,应该躲回阁楼缠小脚,才是正理。
并且乐籍的女子也不应该那么优待,不应该让这些人从事其他行业,更不应该让这些人当官,乐籍嘛,就应该在勾栏里好好呆着。
这种说法虽然离谱,甚至危害到了巨大多数人的权力,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人反对,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沉默。
而报纸上的宣传阵地则让给那些极端的声音。
董亮虽然深有忧虑,但还是选择放任自流,如果有人选择放弃自己的选择,为奴为婢,他也只能选择尊重。
如果这种声音继续这样放大,他会在合适的时间内,来一场公开投票,是要恢复旧俗,还是保持现在。
这种疯狂的声音继续发酵,国公府保持沉默,似乎让人耐人寻味,一些幸进之徒,也疯狂在报纸上叫嚣。
对此国公府专门在可以抗议的地方,组织人写请愿书。
然后一些野心之徒,纷纷请愿,以此谄媚国公。